资讯 > 专家原创 > 为何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是一种担子菌门、银耳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真菌的子实体,又被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
银耳作为我国传统的食用菌,历来都是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的食物,其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银耳多糖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明清之际,天然品相好的银耳一直是皇帝和达官显贵养生益寿的佳品,如清代女官德龄所著《御香缥缈录》中所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一、 营养价值:
1. 蛋白质:银耳富含多种氨基酸,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长和修复。
2. 膳食纤维: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预防便秘,并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
3. 维生素:银耳含有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其中,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发育和健康。
4. 矿物质:银耳富含钾、钙、镁、铁和锌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如参与血红蛋白合成、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等。
二、药用价值:
银耳也是一味滋补良药,特点是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银耳是种含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它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古今史著和历代医学家通过临床验证,确认银耳有强精补肾,滋阴润肺,生津目咳,清润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延年益寿,抗癌之功效,但银耳的质量尤为重要。
三、银耳的功效:
1. 润肺养胃:银耳具有滋润肺部和胃部的功效,对于缓解干咳、咽痛和炎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 强化免疫系统:银耳中的多糖类成分被认为具有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3. 抗氧化作用:银耳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多糖和维生素C,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和减少疾病风险。
4. 降血脂、降血压:银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压,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注:银耳虽然有许多好处,但如果个人对其过敏或存在特定疾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此外,在购买银耳时应选择外观完整、无异味的优质产品。
泡发启示:1、先把银耳放入凉水中浸泡1到1.5小时(冬季可用温水),然后整理洗净污物。2、个别银耳泡发后会变很多,故请根据食量泡发。3、银耳煮完后当天食用最好,但所谓银耳汤过夜后其营养成分减少,并产生有害成分亚硝酸盐的说法是谣传,果壳网曾经做过专门的辟谣。
四、食谱推荐:
1. 银耳莲子汤:
将银耳和莲子洗净,与适量的枸杞、红枣、冰糖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炖煮1-2小时,至银耳和莲子变软糯。这道汤可以滋养肺胃,润泽皮肤。
2. 银耳炖雪梨:
将银耳泡发后洗净,雪梨去皮切块,一同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冰糖和清水,用小火炖煮约2小时,直到银耳变软糯,梨子熟透。这道糖水可以润肺清热,止咳化痰。
作者简介:
JC,资深媒体编辑,山东省新闻编辑工作者之一,青岛市绿色健康食品协会新闻媒体工作者,淄博市电视台幕后编辑助理之一。
福建有着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在福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布局不均衡、现代设施装备水平不高等短板问题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正视现存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快补齐短板、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是当下该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为了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推进食用菌产业的科普工作,北京生命科技产业协会食用菌产业专业委员会发起了“健康中国—食用菌产业公益科普行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