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别光馋“长安的荔枝”了,解锁荔枝的营养与功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荔枝(Litchi chinensis)为无患子科、亚热带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尤其是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地区。荔枝果实成熟时形状呈近圆球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心形、长心形、歪心形和卵圆形等;果皮有红带绿、淡红带微黄、浅红、鲜红、暗红和紫红等颜色;皮薄而坚硬,很容易脱落,可呈现出果冻状果肉,其果实大小则因品种而异,可在23~30 g之间变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荔枝味甘、微酸,性平,无毒,富含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脂类和多酚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果皮、树皮、树根含有大量单宁,种子亦可入药,具有理气、止痛、生液养血、养心安神的功效;此外,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降血脂、降糖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作用,是一种食疗俱佳的经济作物。
荔枝果实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样的生物活性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中国作为最大的荔枝生产国,其年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的状态,因其高产的特点为荔枝果实的加工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荔枝产量的增加,对荔枝果实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利用急需加强。本期,我们对荔枝果实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梳理了其在食品等方面的综合利用现状,希望能够为荔枝果实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荔枝果实的营养成分
1、糖类
荔枝果实中,糖是荔枝果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其含量为10%~19.2%,其中还原糖占70%,目前对荔枝果实糖类的研究中多糖占较大的比例。荔枝多糖的单糖组成主要包括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以及较少的甘露糖、鼠李糖和木糖。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荔枝果实中存在大量的白坚木皮醇,因具有独特的手性结构而受到生物、药物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妃子笑、糯米糍、大丁香和库林等荔枝品种中“白坚木皮醇”的含量超过6.0 g·kg-1,其在叶片、果皮和种子中含量丰富。
2、有机酸
根据含量最高的有机酸种类来划分,荔枝属于苹果酸优势型水果,其苹果酸与酒石酸之比在2.6~5.7之间;除了优势酸外,荔枝中还存在其他的有机酸,其共同构成荔枝的独特风味。有研究表明,在不同荔枝品种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乳酸、富马酸、柠檬酸和丁二酸,而草酸、抗坏血酸、莽草酸、丙酮酸和酒石酸的含量较少。荔枝果实中的有机酸不但是果实口感风味和品质特性等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具有帮助消化、软化血管和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等多种功能。
3、氨基酸
荔枝果实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达44%。有研究发现荔枝果汁中主要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以及γ-氨基丁酸总计17种氨基酸,且γ-氨基丁酸含量可以达到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8.6%。
4、脂类
荔枝果实中还含有少量的脂类成分,多以不饱和脂肪酸的形式存在。有研究在荔枝核中共鉴定得到30种脂溶性成分,其主要成分为油酸(30.42%)、亚油酸(11.77%)、棕榈酸(8.74%)、硬脂酸(4.94%)和2-辛基-环丙烷辛酸(32.93%)。
5、矿物质
荔枝果实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含有大量的钾(K),除此之外还含有钙(Ca)、铁(Fe)、镁(Mg)、锰(Mn)、铜(Cu)、锌(Zn)、钠(Na)等元素。
6、维生素
荔枝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有研究表明,荔枝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D-泛酸钙、D-生物素和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另外,荔枝果实也是良好的维生素C来源,主要存在于荔枝果肉中,且在不同荔枝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也不同。
7、多酚类
荔枝果实中的多酚主要有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表儿茶素、丁香酸、p-香豆酸、芦丁、阿魏酸等。荔枝多酚在荔枝的不同部位(果肉、核、果皮)的种类也不相同。近年来,荔枝多酚因具有多种潜在有益的健康作用,在成分的鉴定和活性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展,然而由于荔枝多酚成分的复杂以及分离纯化技术的单一,尚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利用。
荔枝果实的生物活性及功效作用
1、抗氧化作用
荔枝果实中多糖和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有研究表明,荔枝多糖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另外,荔枝果实中的白坚木皮醇也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在动物体内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荔枝果实各部分尤其是荔枝果皮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参与各种食品的加工生产中,可延长食品保存期,提高食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2、护肝作用
荔枝果实因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常被作为增强肝功能和胰 腺功能的传统药物成分。研究表明,荔枝果皮多酚提取物(包括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A2)在肝保护和肝细胞再生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
3、心血管保护作用
荔枝果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抗血小板、抗凝血、降血脂等作用。其中,荔枝多酚是发挥这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荔枝多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作为治疗现代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荔枝果实的抗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4、免疫调节作用
荔枝果实中的多糖、多酚等营养成分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无毒副作用,可被用于治疗免疫紊乱,增强免疫稳态。研究发现,荔枝果肉多糖能改善肠黏膜免疫功能,促进脾细胞的增殖,平衡脾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刺激血清细胞因子的分泌,上调免疫球蛋白,并加速脾和胸腺指数以显示全身性免疫反应。荔枝果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治疗人类免疫系统疾病带来一定的福音,然而实验未能深入对细胞免疫及免疫细胞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测定,故荔枝果实成分在体内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荔枝果实在食药领域的综合利用
1、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荔枝果实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以鲜果销售的形式为主(约97%)。在我国的荔枝加工产品中,荔枝干占全部荔枝加工产品的80%以上,一年四季皆可供应,有利于保存,且间接延长了荔枝的销售期。近年来,半干型荔枝干由于含水量提高,产品成品率比传统荔枝干提高了20%以上,且较好地保留了荔枝的原果风味和色泽。此外,荔枝果实还可以加工为荔枝罐头和低糖荔枝果酱,不但可以保留荔枝原有的风味,还便于贮藏和携带。
目前荔枝果实风味饮料也是常见的加工方式。荔枝酒是常见的产品之一,其色泽呈现出干净、明亮的琥珀色,具有迷人的天然荔枝果香和和谐的葡萄酒口感,酒精度低,且具有美容养颜、抗氧化等作用。荔枝果实还可以被开发成荔枝酵素、荔枝果醋和荔枝茶等产品。
2、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荔枝果实中丰富的白坚木皮醇可用于合成种类繁多的手性药物,此药物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等特点,可作为未来药物研发的重要原料。研究发现,荔枝核还能与橘核、沉香粉一同入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糖尿病并发症。此外,荔枝核还可以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和免疫调节机制而具有积极的抗癌作用,且无严重副作用。
然而,现代医学在开发荔枝药理作用之前,需要进行安全性验证和临床试验,深入研究荔枝果实的药理特性,尤其是阐明荔枝活性成分与药理特性的作用机制。另外,有关于荔枝提取物的安全性评价也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目前对荔枝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抗氧化活性在荔枝的功能活性研究中最为普遍,活性氧在体内产生的一系列氧化反应也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着紧密联系。荔枝在护肝、抗神经炎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另外,荔枝果实主要应用于食品领域,其次是医药和化工领域。
然而,目前荔枝果实的营养成分评价多集中于多糖、有机酸、氨基酸、多酚等,而寡糖、维生素A、E等活性成分尚未广泛定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对于荔枝果实的活性功能研究,同时加大对荔枝果实相关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力度,拓展其在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开发应用,这也将对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辛夷,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食品包装与加工管理工作。
又到一年荔枝季,岭南大地处处飘散着香甜味道。荔枝季节性强、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为破解销售保鲜难题、助力果农增收,荔枝果醋、果酒、荔枝气泡水、荔枝雪糕等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让原始农产品经现代化加工展现出市场潜力。
日前,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的荔枝文化博览园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生态从化美荔定制”——2022年从化荔枝“12221”市场营销系列活动在此隆重举行,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化今年的荔枝即将上市了。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别名离枝,属无患子科荔枝属的常绿乔木,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果皮有鳞斑状突起,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接骨木莓(Elderberry)以其深紫色的浆果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病毒素”与“西方板蓝根”。这种源自忍冬科接骨木属的植物,其果实、花朵乃至叶片均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及多种炎症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接骨木莓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逐渐被揭示,其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