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益生菌变革3.0时代,布拉氏酵母菌能否成功上位
肠道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已经不再是问题,而是需要不断深化的课题。进入21世纪后,肠道健康产业迎来了广阔的"蓝海",以益生菌为首的肠道健康品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到2018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市场的增长率约为10%-15%,2018年全年销售额高达494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以年均7%的增长率发展,2023年市场总额将达到693亿美元。
市场需求是行业发展最直接的驱动力,肠道健康需求所创造的契机要远超其他行业,这也促使益生菌市场成为近些年来整个营养品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我国在益生菌行业的发展较晚,平均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5-30年的时间,但进入21世纪后,国内市场表现出了惊人的活力,整个益生菌市场的增长率以近20%的增速发展,现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市场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有数据分析指出,按照目前的增速计算,预计到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420亿元,将占到全球益生菌市场近30%的市场份额。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肠道健康是一个微循环系统,与其相关的因素很多,益生菌或许是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益生菌便顺理成章的成为肠道健康产品开发的轴心。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使肠道健康品不能局限于益生菌本身,互补品的供给将缓解产品单一的尴尬,益生菌的口粮"益生元"逐渐成长为行业的新动力。此外,后生素、天然提取物等新概念产品也逐渐走入消费者的视线。
终端市场的变革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歇,品类间的纷争愈演愈烈。益生菌市场的主要产品可分为益生菌食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三大类,以酸奶、饮料为主的益生菌食品占比达到85.9%,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相对占比较小,分别为8.6%和5.5%。数据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食品属于发酵食品,其正依托独特的风味和营养逐渐成为食品发展的主流。在此契机下,具有保健附加值的益生菌食品将更受关注,产品的变通就更为关键。
突破性的变革:酵母益生菌
在人体肠道定殖的菌种非常庞大,但通常认为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都属于细菌,市场中多见的也是益生菌类,比如双歧杆菌属的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乳酸杆菌属的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但实际上,益生菌并不仅限于细菌,其也包括其他的菌种。益生菌的广义定义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这也证明了菌种的不定性,其中布拉氏酵母菌就是一类非细菌性益生菌。上世纪20年底,法国微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印度支那地区用热带水果制成茶水治疗腹泻的习惯,发现了一种可以在更高温度下存活的酵母菌,并将其命名为布拉氏酵母菌。
神奇的布拉氏酵母菌
益生菌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外源物,因此安全性是首要的评价标准。其次,益生菌发挥作用的场所在于肠道,其要经过复杂的人体环境才能进入位点,耐受性成为益生菌筛选的第二道关卡。最后才是大众所关注的功能性评价。要想成为被人类利用的益生菌,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及有效的功能性是三个必要的标准。
布拉氏酵母菌在安全性上有保障,不仅有印度当地人的治疗习惯佐证,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天然、无毒的酵母。2011年《益生菌与益生元》全球指南中更是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1a级推荐,治疗成人急性腹泻1b级推荐,在所有益生菌中证据级别最高。布拉氏酵母菌之所以能够在酵母菌种崭露头角,很好的耐受性是关键因素。酵母菌通常的适宜温度是22-28℃,在人体37℃的环境下很难生长,而布拉氏酵母菌能够耐受人体的环境,并能在人体肠道增殖。在功能性方面,布拉氏酵母菌就更加有说服力。从1962年开始,布拉氏酵母菌就成为治疗人体腹泻的处方药,对抗生素相关腹泻、艰难梭菌感染、急性腹泻、儿童腹泻、肠内营养相关腹泻、旅行者腹泻等急性疾病都有临床疗效,同时对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HIV相关腹泻等也有临床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布拉氏酵母菌与常见益生菌在性质上的最大区别是其对抗生素不敏感,不仅不受抗生素的制约,还能够改善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比如腹泻。一项针对6个月至14岁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儿童(269人)的研究发现,接受抗生素和安慰剂治疗的儿童相关腹泻的发生率为23%,而接受抗生素和布拉氏酵母菌的儿童,相关腹泻的发生率仅为8%,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降低儿童的抗生素相关腹泻。
多样化的功能体现
布拉氏酵母菌在肠道的功能体现与普通的益生菌相似,可抑制大肠杆菌内毒素的毒性,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通过激活α2β1粘合蛋白受体加强小肠上皮细胞的修复。此外,研究还指出了布拉氏酵母菌与女性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如减少尿路感染和阴道感染的发生率等,。
布拉氏酵母菌是目前可用作益生菌的唯一的酵母菌,国外对布拉氏酵母菌的研究较多,但在国内主要以药物的形式出现。2017年,国家卫计委受理了布拉氏酵母菌(卫食新进申字(2017)第0001号)的新食品原料申请,但目前尚未通过。
益生菌市场固然庞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对突破的渴望也必然强烈。布拉氏酵母菌的利用是对菌种的革命,对于同质化严重的益生菌市场将产生强烈"激荡"作用,其成功上位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