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IFT FIRST 观察 | 五大关键趋势,重塑食品研发与配料创新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本期,我们通过展会梳理出了五大正在塑造食品未来的关键趋势。这些趋势正引领食品开发者和制造商向更健康、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以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全新需求。
配料创新迈向“整体健康”理念
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转变正在深刻影响食品与配料行业。从聚焦“减糖减脂”向提升整体幸福感、改善睡眠、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等维度扩展,食品创新正从“避免伤害”转向“积极赋能”。
以 KSM-66 Ashwagandha 为代表的适应原与植物功能成分成为展会焦点,其减压、改善认知的临床验证成果令各大品牌瞩目。初创品牌 A+ Berry 展示的不老莓产品,也凸显抗氧化超级水果在免疫健康赛道的潜力。
Layn Natural Ingredients 则升级了其β-葡聚糖配料,通过螺旋结构提升与免疫细胞的交互效率,促进有益菌生成有利代谢物。而味之素发起的“Know MSG”宣传,试图打破对味精的误解,倡导将其作为低钠增鲜工具使用,重塑加工食品角色。
配方改革、风险与韧性三者紧密交织
配方改革早已超越健康需求,成为企业应对原料波动、供应链中断和政策变动的核心策略。Kraft Heinz 与 General Mills 等品牌主动去除人工色素,以顺应消费者情绪与“让美国更健康”政策趋势。
California Natural Color 推出的专利天然结晶色素,实现最长5年货架期,无需冷链,解决货架稳定性难题;Oterra 则展示了全球天然色素作物育种成果,有效降低气候与供应链风险。
隐性减糖减盐也成为主流方式。Sweegen 的“甜味蛋白”不仅替代蔗糖,还具蛋白补充功能;CJ BIO 推出可降钠同时增强风味的鲜味解决方案。为应对成本上升,企业也转向更本地化、可替代性强的原料。Prinova 和 Richardson 等公司纷纷推出清洁标签可可替代品,用于蛋糕和甜点中,降低对高成本原料的依赖。
GLP-1 药物热潮重塑食品研发逻辑
Ozempic 等 GLP-1 类减重药物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饮食偏好,也倒逼食品企业重新审视产品结构——份量更小、营养密度更高、功能更全面成为关键趋势。
Arla Foods Ingredients 和 MycoTechnology 展示了适用于小份包装、高温稳定的中性风味蛋白,支持零食与即饮饮品创新。Leprino Nutrition 的特种乳清蛋白专为 GLP-1 用户开发,Bunge 的大豆蛋白浓缩物则兼顾口感、颜色与成本,适配多种应用。
Tate & Lyle 与 Ingredion 推出了多层口感产品原型,以满足消费者对“每一口都值得”的高期待。BENEO 推出的“智能碳水”不仅补充能量,还可刺激体内 GLP-1 分泌,提升营养价值与饱腹感。
数据科学与 AI 正在悄然重构研发流程
结构化数据采集与机器学习正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减少浪费。AI 在前期研发中尤为活跃,可用于模拟、筛选、建模等关键流程,大大压缩试错周期。
Marine Biologics 展示了基于机器学习与绿色化学的海藻液提取方案,实现成分标准化,利于规模化生产。Samyang 运用 AI 进行减糖配方定制,将益生元、膳食纤维等功能性成分整合至一体。
Attribute Analytics 推出的智能平台融合感官数据、销售数据与 AI 模型,支持概念验证与市场成功预测。IFT 首次发布的 CoDeveloper 平台,将85年期刊数据与 AI 结合,支持产品逆向工程与标签导向型配方设计。
可持续理念正在渗透原料与工艺设计
可持续性不再只体现在产品标签,而是从实验室到工艺设计全链条参与。超临界 CO₂ 去除高粱异味技术,展现了保留风味同时扩大可持续谷物使用的可能;羽扇豆壳转化为沼气的案例则证明了废弃物也可成为资源。
CarobWay 推出的角豆益生元纤维能在沙漠气候中种植,几乎无需灌溉。Plantible 则展示了从浮萍中提取的 Rubi 植物蛋白,具有快速生长、无耕地需求、低水耗、吸收 CO₂ 的环境优势。
对于众多配料制造商而言,可持续蛋白已成为可持续发展趋势中的核心部分。Brenntag Food and Nutrition 推出了一种混合蛋白原料,回应消费者对可持续选择、清洁标签配料及全球风味舒适食品的兴趣;而 Burcon 公司则在其植物基功能蛋白产品线中新增了更具气候友好特性的葵花籽蛋白和蚕豆蛋白。
多种面向下一代的原料也在展会中亮相,目标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目标。Startup Pavilion 的 Melt&Marble 公司采用精准发酵技术开发出植物性“设计脂肪”,无需动物养殖,不影响生物多样性;而 Onego Bio 则展示了通过精准发酵方式生产的无动物蛋白蛋粉。此外,Ingredion 与 HowGood 合作,从“蓝水” 使用量(用于种植与加工配方中糖分所需的新鲜水资源量)等维度衡量配料的可持续性,其展示的低糖原型产品就比传统全糖版本减少了 33% 的新鲜水资源消耗。
References:
https://www.ift.org/news-and-publications/food-technology-magazine/issues/2025/september/features/ift-first-5-fresh-trends-from-ift-first
作者:Seattle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保健食品是具有保健功能的一类食品的统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分类要求。我国对于保健食品(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膨化食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便捷性,深受消费者喜爱,而其包装不仅关乎产品的保质期,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接下来,我们将从膨化食品的定义特点、包装要求、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包装设计,提升膨化食品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