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天然、环保的竹纤维为何“不香了”?!
随着饮食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餐具的更新频率和消耗速度也在大幅提升,特别是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加,一次快餐具从不可降解塑料材料向更环保可降解的材料转换也是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关于"减塑"的环保政策也随之而来。
环保政策下的竹纤维
2020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指出,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2020年3月,美国纽约州开始正式执行"塑料袋禁令",如购物者需要在商店获得一次性塑料袋,将支付每个塑料袋5美分。实际上,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就已经实施了该制度,在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而美国费城则与近日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禁塑令",包括PLA等"吹膜挤出"工艺制造的袋子和厚度小于2.25密耳的袋子。
欧盟地区实施的禁令则更为久远。2019年,欧盟发布关于减少一次性塑料产品消耗指令EU 2019/904法规,从2021年7月3日开始,各成员国需制定相应的法规符合该指令,要求到2026年,在成员国领土范围内,各成员国对于附件A部分所列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与2022年相比实现可衡量的数量减少,例如:一次性饮料杯及其盖子,以及一次性的食品容器。
在严苛的环保政策刺激下,竹纤维这种低碳、环保、天然、可持续的材料在食品接触材料的应用上有非常大的优势,不仅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水性、耐磨性,而且生产加工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能够自然降解,由其制作的餐具在国际上也深受欢迎。不过,前景广阔的竹纤维也面临着严峻的法规考验。
安全性并不突出
7月以来,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接连通报多批次我国出口的餐具不合格,主要原因则是含有竹纤维。RASFF是欧盟委员会建立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旨在为各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机构进行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方面的信息交换提供有效径,会根据所识别的风险的严重性和产品在市场上的分布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警报、信息通告、边境拒绝),并同时通过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告所有成员国,以及不合格产品出口国。
欧盟是我国食品接触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中国食品接触产品的通报占比通常在70%以上。食品接触材料通常通报的不合格内容是各物质的迁移量,但竹纤维制品被通报的原因却是未授权物质。据统计,2020年,欧盟RASFF共通报124例出口欧盟的不合格的食品接触材料,中国相关的有85例。其中,关于竹纤维制品的案例就有17例,占比达到20%
欧盟的食品接触塑料制品要符合法规(EU) No 10/2011的规定,要求符合纳入的欧盟授权物质清单中所列的物质才可用于产品制造,而竹子并不在其中。但竹纤维制品因为环保的原因已经在欧洲市场得到欢迎,因此即便没有在可授权的物质清单之中,相关的产品也一直在欧洲市场合法流通。但近几年,欧盟关于竹纤维制品的安全性论证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天然的竹纤维要想制成餐具,需要添加三聚氰胺树脂等为结构定型剂,这些物质的添加也为竹纤维的不安全埋下了伏笔。2019年,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BfR)发布了一篇关于竹纤维餐具的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在228款竹纤维餐具的甲醛溶出实验中,产品的不合格率达31%;180款竹纤维餐具的三聚氰胺溶出实验中(实验条件为70℃,2h),不合格率达35%。
并且,竹纤维餐具释放的甲醛、三聚氰胺,比传统的纯密胺餐具释放的还要多。2020年,沪消保委比较试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其中一项试验对30件样品进行了100℃高温下有害物质迁移测试。部分样品在100℃高温条件下,有害物质容易迁移,在酸性环境下有害物质迁移量数值更明显,其中竹纤维餐具在同等条件下,总体表现不如普通密胺餐具。但最终的结果,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对于迁移量的规定。
实际上,欧盟地区的竹纤维餐具类流通产品在三聚氰胺和甲醛的检测中也是符合标准的,因此被判定为不合格的依据选择的是"未授权"。如果要在欧盟等地区流通,则要提交授权申请,经EFSA评议后方可确认能否使用,而这份申请则要包含更为详细的安全性报告,以确保障产品的供应质量。
消费提示
目前,由竹纤维制成的餐具主要以密胺类为主,其不仅环保,而且可以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但选购时要特别注意两个环节:一是不要被宣传误导,要理性消费,竹纤维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当下并无特别之处;二是慎重选择儿童餐具,除了婴幼儿产品有更为严格的限量指标外,儿童餐具大多都是普通餐具。
作者简介:
ZMY,拥有10余年食品相关工作经验,致力于食品行业新品研发和市场剖析。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说到月见草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健品柜台里那些金灿灿的胶囊,其实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类餐桌的。近年来,食品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会上,月见草油被评为“最 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