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产品安全放心吃 产业谋求好发展
日本小林制药红曲产品事件发生后,红曲成为行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红曲产品安全吗?中国红曲市场受到多大影响?日前,在由杭州双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中国红曲产业健康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专家以及企业代表就国内功能性红曲的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环境以及如何推动红曲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日本红曲产品风波,论述红曲产品的健康作用,探索红曲产业发展的方向,成为此次论坛的主题。据介绍,小林制药公司经过对自己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及其使用的红曲原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涉事产品中检测到软毛青霉酸。软毛青霉酸是由青霉菌产生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小林制药认为,该化合物可能是有问题的成分,将通过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等机构进行验证。与会专家就此认为,小林制药的红曲产品应该属于不合格产品,与红曲本身的健康作用和使用价值无关。
“小林制药红曲产品的问题应该是特定批次产品偶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专家指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不能因为小林制药事件就质疑红曲产品的健康价值。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周立平表示,红曲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广泛用于制药、酿酒、食品着色等领域。目前我国使用的红曲菌为经国家安全性评价、允许用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紫色红曲菌。红曲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物,其提取物、药理价值以及其含有的多种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红曲类产品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中国的红曲产品,在功能性和安全性上有着可靠的保证。
“此次事件暴露出日本对于红曲产品监管的安全隐患。”专家认为,相比较日本的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我国对于以红曲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是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既抓面、又抓点,监管更严格。
专家强调,红曲本身并无毒 性,但在利用红曲菌发酵的过程中,若菌种不纯,或因发酵工艺条件异常,而未能控制杂菌污染,会产生桔青霉素等真菌毒素,这类物质在较低的浓度下就可能引发较强的健康损害。在专家看来,这是红曲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已经是完全可以消除的风险。在我国,红曲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而我国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一直是严格的,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对于红曲保健食品的风险是清楚并且特别关注的。
双马生物董事长冯建平指出,红曲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的典型代表,中国是世界上红曲产量和用量最多的国家,为适应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需求,契合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红曲产业应持续创新、大胆突破,从人文、科技等多角度探索红曲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红曲的独特魅力。
专家表示,小林制药风波对于中国红曲行业影响有限,也不应该成为市场焦虑和企业纠结的问题。而由小林制药事件引发的公众对红曲的关注,可以推动中国红曲产业更加自律,促进红曲市场健康发展,并且提示企业持续提升品质,助力高质量发展。
会后,与会人士参观了双马红曲馆以及生产、原料、发酵车间,对公司建立的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HACCP体系和诚信经营管理理念的做法给与高度的赞扬。“双马生物作为行业标杆负起应有的担当,为中国红曲行业发声,定期开展红曲菌种测验,做好产品的安全把控,代表了中国红曲产业人的初心。”专家表示。
2018年央视“3·15”晚会(以下简称“3·15”)自创办以来,一直是老百姓的消费品质量风向标和日常消费年度重磅普法课,历来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代表性事件,今年也不例外,晚会花了很长的篇幅关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山寨小企业。
日前,A市某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食品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发现个别企业打“擦边球”,存在超许可类别范围生产食品的行为,如甲食品企业生产许可证核准的类别为水产品,但实际生产产品除了龙虾、鱿鱼、醉蟹等水产品外,还有熟制猪爪等肉制品。毋庸置疑,甲企业生产肉制品超过了许可的食品类别范围。
在生活之中,每个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看重的,食品是属于提供营养的物质,不但能够充饥,还能补充人体之中所需的各种元素,如果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植物与蔬菜, 自然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这些标准中检测方法占了大部分,涉及《转基因玉米检测 微流体芯片检测方法》、《进出口食用动物、饲料中杆菌肽的检测方法》、《出口饮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方法 疏水栅格滤膜法》等46项标准。
根据今年起施行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平台应对入网商户开展自查和监测。2月5日,首辆“食品安全检测车”停在月星环球港前,对外卖商户的餐品、一次性外卖餐饮具和送餐箱进行安全抽检,这是由外卖平台与市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公开抽检。对于“问题”商户,采取现场立即下线,随后实验室复核的处置。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