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浅析益生菌产业的三驾马车: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
1907年,被称为“益生菌之父”的俄国科学家梅契尼科夫确认了“乳酸菌”和“健康”有关,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拉开了益生菌产业发展的大幕。
随着益生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益生菌产业迅速成长为大健康产业的“中流砥柱”,其辐射范围涵盖了医药、化工、食品、美妆等各个行业。其中食品领域的涉猎最为广泛,从大众触手可及的普通食品到功能性食品,再到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各个领域,都少不了益生菌的身影。
益生菌产业持续高热
肠道作为人体的内在器官,其健康一直被忽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有99%是从肠道吸收进入体内,而人体产生的废物和毒素,80%是从肠道排出的。同时,肠道还存在着纷繁芜杂的病原体,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肠道的健康屏障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现代研究发现,肠道的健康与大脑(脑肠轴)、免疫功能、血压和血糖调节等功能息息相关。《国人肠道健康2020年报告》显示,约87.6%的中国人存在肠道健康问题,因此在益生菌的需求上,国内也要远高于国外。
GrandViewResearch预测2020-2025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6.9%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规模有望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为553亿元,近5年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2%—18%的速度增长。
益生菌布局:一核两翼
随着益生菌产品的不断繁盛,益生菌产业逐渐形成了一核两翼的格局:益生菌为核,益生元、后生元为两翼。
益生菌为核。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于肠道功能的改善是多方面的。首先,益生菌能够平衡菌群,增加有益菌的比例,降低有害菌的比例,从而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其次,益生菌能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除了营养肠道外,还起到更广泛的调节作用,比如脑功能、血糖、血压、肥胖等。
通过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可以发现,益生菌的作用发挥依赖一套完整的体系。首先是益生菌的“口粮”,益生菌的生存环境很严苛,其对“口粮”同样很挑剔,尤其“钟爱”低聚糖。研究发现,每天摄入低聚果糖或菊糖1.5克的人与每天摄入15克蔗糖的人相比,粪便中有害的拟杆菌、梭状杆菌等显著减少,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大幅增加。并且,减少低聚糖的摄入后,有益菌所占的比列会持续降低。
后生元是近年才兴起的一种产品分类。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在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后生元的定义和范围的共识声明,指出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研究指出,后生元富含多种消化酵素及益菌发酵机能物质,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多种病原菌,有助优化肠道菌群健康状态。同时,还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免疫能力。
合规产品有哪些
原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2013年《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施行后,又审批了16个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和8个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8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的公告,一共包含38个可用于食品的菌株和14个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
(http://www.nhc.gov.cn/sps/s7892/202208/1d6c229d6f744b35827e98161c146afb.shtml)
附件一:《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附件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相对于益生菌菌株,益生元的归属就较为零散,其来源既有普通食品的属性,也包含新食品原料。常见的益生元以低聚糖为主,比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菊粉、水苏糖等。另外,部分微藻、多糖、蛋白水解物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等也可作为益生元使用,这类产品不一定是作为益生菌的“口粮”发挥作用,还可能是通过代谢调节作用促进益生菌的增殖。
后生元相较于其他两个产品起步较晚,同时也是标准与监管体系最不健全的一个。鉴于后生元热度居高不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发布了益生元的五大科学观点:1、后生元的定义和范畴仍在不断完善和拓展;2、后生元的安全性是其产业应用的必要条件;3、后生元健康作用需经过科学循证;4、后生元的健康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5、需明确后生元健康作用的特征性物质成分。
总之,益生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这一核心,益生菌产业的上限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深度及技术转化成果,企业也应积极在相关产业有所建树,多筛选有特殊功能的专利菌株,从而推动益生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ZMY,拥有10余年食品相关工作经验,致力于食品行业新品研发和市场剖析。
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NHNE)日前联合抖音电商全球购等发布的《2024—2025健康营养行业品牌渠道发展洞察》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益生菌市场增速波动上扬,增长率达23.5%,跑赢营养保健大盘。
近年来,随着多种组学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益生菌的研究领域从肠道健康、免疫调节不断向外延伸,尤其在益生菌与体重管理、血脂调节、幽门螺杆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并取得显著成果,为拓展益生菌的健康功能奠定了科学基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组织行业专家对20年来益生菌行业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2005—2025年我国益生菌行业十大标志性成就,并于5月20日召开的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后生元”作为近两年兴起的新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行业广泛关注;然而,后生元在我国标准法规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归类,产业界在应用过程中亦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科学界定该类物质、科学评价其功效性,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体系?后生元产业化之路上需要回答的这些现实问题,亟须科技界的有效支撑。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