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预制菜的便捷与健康挑战
年初到现在,预制菜赛道一直很热。近几年来,预制菜厂家增加了不少,而且资本对预制菜也格外青睐,已有多家知名资本入驻这个领域,看好其未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到2021年,预制菜赛道就有23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基本都在千万元至近亿元之间。
预制菜的定义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指的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又分为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以及即配类。
预制菜在我国起步的较晚,这源于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不同于国外,我国的饮食以独特难以复制为目标,不做标准化的研究和尝试。近些年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在2000年前后开始从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起步,但是发展不温不火。
不可否认,疫情加速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长期的居家生活使人们对饮食的热情增加,同时,出于健康的考虑也会倾向于居家烧菜。此外,人们以往生活方式中的除外出聚餐交际部分锐减,对菜品口感的要求则转移到了有一定美味效果的预制菜中。总的来说,预制菜近年来异常火爆,高温持续不下,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
预制菜的发展
预制菜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随着全球化进程,至少在十年前已经传入了中国。
预制菜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连锁店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洋品牌还是中式品牌餐饮连锁,为了保证不同地区该连锁品牌特色菜品口感的一致性,往往会采用预制的形式分装到各地后简单加工来供应。
第二阶段则是城市化,一二线城市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工作与生活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分配时间承担。据统计,超过70%的预制菜消费者购买的原因是为了省时间。
第三阶段是疫情时代,人们的外出收到极大的限制,但却促进了预制菜的多样化发展,如有专注经典菜系的,有注重合理搭配的等等。
预制菜的健康挑战
(1)营养成分的损失
从预制菜的工艺来看,荤菜的营养损失有限,但蔬菜则会相对大一些。预制菜与厨房自制菜一样,都会经过最初的切割工艺。家庭厨房的切割往往不会暴露太久即进入烹饪阶段,但预制菜切割后因为要分装,称量,会在空气中暴露相对长的时间,一般食品颜蔬菜类营养素损失率比家常制作大。
当预制菜包装完成后,也会同预包装食品一样用一定的措施进行保鲜,这期间影响预制菜营养素损失率的则是包装和储存的时间。另外,部分预制菜需要二次加热,这也会引起营养素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必定会对其营养成分特别是蔬菜类提出更高的要求。
(2)添加剂的摄入
预制菜由于其储存、运输等要求,会添加符合国家标准用量的添加剂。这就意味着人们除日常的预包装食品,如饮料、零食外,还增加了一个摄入添加剂的来源。
预制菜中最常用的添加剂有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为最常用的两类),着色剂(诱惑红、日落黄等保持鲜艳颜色的着色剂)和水分保持剂(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最为常用)。这些食品添加剂虽然使用都符合国家的要求,但过多摄入长期累积对人体的不量影响还未知。
(3)营养结构不合理
部分预制菜,特别是即食或二次加热类型的,预制过程因过分注重口感而加入过多的脂肪、糖类以及各种调味料。虽然非预制菜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但不同的烹饪者因烧菜习惯不同,此类现象并不集中。如果预制菜的摄入频率较高,因营养结构的不合理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4)“钠”含量超标
预制菜中有一类是大众认同度和复购率很高的经典菜系,消费者购买后简单加热即可食用,其美味不亚于饭店,这其中就包括如酸菜鱼、小龙虾、烤鱼、红烧肉等知名菜。这些菜都已经调好味,大多比较重口味。
经检测,大多数菜的钠含量严重超标,甚至达到5倍以上。钠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引发心血管疾病,还会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预制菜的发生和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在人们追究健康的大背景下,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有时候美味与营养需要有一个平衡。未来的预制菜可能会在品类中有一定的细分,以满足味蕾和健康不同的需求。
作者简介:
Alice L,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食品从业十余年,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现今从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
2024年1月,针对现阶段我国预制菜领域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国内食品加工、标准化及管理领域近20名专家围绕上述3项团体标准展开高规格研讨会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