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政策法规 > 冷链物流转向高质量扩容新阶段 新能源冷藏车成节能环保发力点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多部委相关负责人对该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在“双碳”战略目标下,聚焦“十四五”新时期我国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走向,以新能源冷藏车为代表的节能环保型冷链基础设施无疑将成为冷链扩容的一大发力点。
冷链物流行业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冷链物流为生鲜农产品等带来提升保鲜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延长储存期限、降低流通损耗等作用下,消费终端与食品供应端实现更畅通的互联,其惠及国计民生的功能性愈发突显。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所介绍,冷链物流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因而,在近年国民消费水平进一步的背景下,我国也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多举措,加快推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落地,为农产品产销等多行业多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持。可以看到,冷库、冷藏车作为冷链物流的关键部分,近年来容量总体处于快速增长中,如据中冷联盟、中物联冷链委相关数据,到2020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预计达到27.5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8.09%;冷库容量则增长至7080万吨,增长率同样达到17%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诚然“十三五”期间我国冷链运输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中,但在《“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下,冷链物流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从细节切入。在专题新闻发布上,张江波就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引导下,冷链物流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链条、各领域,技术装备研发攻关、设施设备效能提升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落脚点。
就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来看,在节能减排的整体背景下,冷藏车的转型升级呈现新变化,也是冷链物流转型升级的核心部分。一般,冷藏车根据运输路段等不同,车辆规格、制冷方式等会有所差别,另外当下的冷藏车市场还根据能源供给的不同划分出燃油冷藏车、新能源冷藏车两大类型。
而新能源作为近年来的一大热门话题,绿色环保与之紧密关联,以新能源赋能的冷藏车主要通过电力驱使,本身既无污染气体排放,还具有耗电量带来的成本相对燃油更少、维护保养成本相对较低、车辆噪音较低等优势,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既抓容量扩增,又抓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再加上此次专题发布上也指出“加快淘汰高排放冷藏车,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以及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充电桩在多区域的落地等,也为新能源电动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面和能源供给面的支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毫无疑问,我国冷链物流正逐步由要数量转向要质量的新阶段发展期,冷链基础设施布局更合理、设备设施更加节能环保将成为发展新任务。无论是对于冷链基础设施设备生产行业,还是相应的冷链物流建设项目,都应当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市场导向,共促冷链物流这一重大命题健康可持续发展。
冷链物流对食品领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家到地方,从利好政策到重点项目,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正在一点点地改变农业、食品加工业的产销运转模式,推动行业在新时期向好发展。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