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肉制品产业链装上数字化引擎 智能生产指引发展新方向
近年,我国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不断拓展,肉制品产销保持强劲发展,肉制品产量占肉类产量比例稳定上升。而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深入发展与应用的大背景下,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也开始将数字技术应用在养殖、生产、流通等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指引行业转型升级新方向。
近些年,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上时常受到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消费者转而寻求替代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肉干、肉脯等在内的肉制品因其食用方便、快捷,风味多样等特点,市场需求增长很快。肉制品种类也日趋丰富,在国内仅名、特、优肉制品就有500多种,而且新产品还在不断涌现。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国内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19003亿元左右,2020年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大约2万亿元。就全球范围来说,我国肉制品消费量占比仍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量,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已经超过了70%,而国内肉制品消费比例13%左右。就此来看,国内肉制品消费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伴随着肉制品等食品安全的问题愈来愈受重视,居民对肉制品消费质量偏好不断增强。这也催促着加工企业聚焦产品品质升级,而依赖品牌、规模、资金以及稳定的供应链等优势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品质升级、盈利能力和市值提升空间大。例如在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上,上游肉类加工原料供应不足,品质难以保证,势必会影响中游加工企业品质出货量和销量。
为了顺应市场对高品质肉制品的需求,也为了避免上游畜禽养殖等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条因受到肉类市场需求变化而产生的加工原料供应不足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加工行业开始转变思维,牢牢抓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各行业不断深入应用的当下,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数字技术应用在养殖、加工、流通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
在上游养殖环节,多年来由于长期面临管理粗放、成本偏高、产能不高、对环保不够重视、养殖过程数据采集难、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数字化养殖正成为行业新风口。生猪养殖头部企业、互联网头部平台已布局智能化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也紧跟其上。例如通过自主研发的“猪e管”物联网平台,配套自动供料、自动喂养等智慧养殖信息系统,形成更科学、更高效的养殖管理模式,确保原料肉的高品质。
对于中游加工环节,某肉制品加工企业筹建“智能工厂”,自动化肉制品加工生产线与装箱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缠绕机器人无缝配合,大大提高了肉制品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人工过多干预,肉制品安全性和品质得到保证。而在下游流通环节,利用冷链物流数控平台,能实现全程温度监控,确保产品运输中的质量控制。
在各行各业都在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数字转型或将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指引食品工业变革新方向。就此,对于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来说,要紧跟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加速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平台,指引养殖、加工、物流模式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增量价值。
文章链接:食品机械设备网
据我国海关统计,6月,我国肉类及制品进口25.31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进口数量为64.88万吨,同比增长10.58%。
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休闲肉制品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感好”“营养”“用料”等成为消费者选购健康肉制品的标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