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响应“绿色包装” 循环包材研发普及任重而道远
当下,不可降解包装材料虽然也能够满足预包装产品的要求,延长食品保质期。但令人忧心的是,目前的食品包装方式存在严重环境问题。鉴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人们对包装的要求不仅是“可回收”,还必须“可回收循环利用”、可再生、可降解。如今,各地有关部门、企业及研发人员等都积极加入了“绿色包装”行动中。
可循环利用食品包装透明薄膜问世
据悉,国外一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完全可循环、非常安全的透明薄膜,甚至可以取代现有的食品包装中所使用的金属涂层。该薄膜采用了一种全新环保制造工艺,工艺既便宜又绿色环保,所需材料是水和氨基酸,像金属涂层一样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蒸汽。另外,同其它使用的材料比较更容易循环利用,同时还能为食品提供类似级别的防护,保证食品安全。
实现可循环再生或可重复使用
日前,某食品企业承诺到2025年实现的产品包装可循环再生或可重复使用。笔者了解到,该企业对环保理念践行已久,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循序渐进地降低产品包装的重量。另外,企业探索的以水稻壳、甘蔗渣、玉米等淀粉类植物等制成粒子原料制成的生物基可循环再生罐盖已经在尝试应用,以达到减塑目的。
据了解,生物基可循环再生罐盖将率先使用于婴儿铁罐装产品上,后续将逐步拓展到全系列产品的塑料包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婴儿奶粉市场,每年有大量的婴幼儿奶粉罐被丢弃到自然环境中,其中盖子产生塑料垃圾、罐体产生金属垃圾,不妥善处理都会造成塑料及金属污染。相信生物基可循环再生罐盖在奶粉包装中的应用或将缓解污染压力。
将再生塑料用于食品包装
据介绍,国外一家乳制品供应商将再生塑料用于食品包装,并希望到2035年将牛奶的碳足迹减少到零。笔者了解到,与用化石油制造的塑料相比,使用再生塑料可以减少塑料行业40-60%的环境排放。而该国到2020年,切片奶酪包装都将由至少50%的再生塑料制成。未来,大约10%的包装塑料将被回收。
实现所有饮料包装等量回收再生
日前,某饮料加工企业宣布了全球可持续包装战略,目标在2030年实现所有饮料包装等量回收再生。行业人士认为,中国的PET瓶回收问题,不仅关乎提高PET包装的回收率,更关乎实现对PET瓶进行安全无害的回收和处理。
借此,笔者希望企业能够与其装瓶伙伴在研发创新包装和保护地球环境上持续投入,生产出更出色回收再生的饮料瓶,减少塑料污染。
逐步限制外卖塑料包装使用
据悉,安徽省加强外卖管理,减少并逐步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包装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推进环保纸袋替代塑料包装袋,减轻环境压力。其中,安徽蚌埠市将率先推行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逐步减少塑料袋使用。与此同时,还推动绿色采购,鼓励、引导优先采购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
小编结语:不难看出,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食品饮料包装轻量化、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等绿色包装方面,各地有关部门、食品饮料加工企业及其它研究团队等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但是,可循环绿色包装的推广与普及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难题。如采用生物基胶带、可降解塑料袋,这些环保材料的成本约为不可降解材料的3倍以上,或许是巨大的成本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若要全面推广普及,任重而道远!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