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功能食品开发怎么少得了“金豆子”
豆类一直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其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豆类种类庞杂,是平衡营养膳食的重要品类,我国自古就有“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的说法,足见豆类的重要价值。我国宋代的《延年秘录》中记载:“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随着现代化研究的深入,豆类的健康价值愈发突出,有许多豆类已经成为保健食品重要的原料之一,比如豆类蛋白、大豆异黄酮等。
时至今日,豆类更是有了自己的节日,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2月10日定为 “世界豆类日”,2025年2月10日是第七个“世界豆类日”,其主题是“豆类:为农业食品系统带来多样性”,口号则是:“爱豆类,健康饮食和地球”。世界豆类日的主题和口号也正反映出了豆类的社会价值。
豆类的种类十分庞大,除了家喻户晓的大豆、绿豆、豌豆等外,一些国际化的豆类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比如鹰嘴豆、立马豆、油莎豆等,其中油莎豆更是被誉为“金豆子”。
从古至今的粮食选手
油莎豆是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油莎草的地下块茎,其食用历史非常久远。据记载,早在两百万年前的非洲,野生的油莎豆就已经成为当地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而后逐渐被人工驯化,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不仅如此,古代人对油莎豆的食用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直接晾干以备食用外,还将其研磨成粉用于再加工、酿造等。
随着现代化贸易的越发频繁,油莎豆逐渐从北非传入地中海地区,随后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油莎豆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和抗逆性,具有抗旱、耐肥、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点,并能起到改良土壤、降低盐碱、固沙防风的作用。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先后从国外引进油莎豆繁育试种成功,随后在土壤沙漠化地区进行种植。为了提升油莎豆综合价值的开发,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油莎豆进行推广种植,目前在新疆、内蒙古、河北、甘肃和山东等地区有大量种植。
高附加值油料产品
油莎豆的营养成分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水分和维生素等,其中脂肪含量约为18.71%~26.71%,淀粉含量约为20%~25%,膳食纤维约为6.64%~11.00%,蛋白质含量在4.66%~8.46%。同时,油莎豆中维生素E、维生素D3、维生素B1、B2、B6等都较为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
目前,油莎豆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普通食品原料,这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欧洲将油莎豆作为普通食品管理;加拿大认为油莎豆奶具有作为食品安全食用的历史;美国则给予GRAS认证“一般公认安全”;我国卫健委已于2023年批准油莎豆为新食品原料,将其作为坚果与籽类食品管理。
当然,要说油莎豆最为突出的特点,那必然是油脂丰富,其超过20%的脂肪含量足以让其跨入油料作物的行列。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较为相似,主要含有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等,其中油酸含量高达65%以上。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等作用,这也是橄榄油能够风靡全球的奥秘所在,因此油莎豆油也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油脂。
2024年底,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就油莎豆油(Cyperus esculentus oil)作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发表科学意见,认为其作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根据以往的审查进度来看,油莎豆油有望在2025年正式获得功能食品的入场券。
油莎豆的多功能应用
营养食品配料:除了作为功能油脂的来源之外,油莎豆营养丰富,将其研磨成粉,与其他谷物混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健康属性,并凸显个性化差异属性,可应用于比如早餐系列、代餐粉、零食棒等。
发酵产品基质:油莎豆富含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在与其他植物性成分联合发酵过程中可以显著增加发酵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发酵工艺,可以将植物甾醇等功能性成分进一步释放,提升产品的功能性。
差异化食品原料:油莎豆不仅营养丰富,功能性也有据可查。《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油莎豆的块茎具有辛、甘、温的药性,能够疏肝行气、健脾和胃。而当下火热的功能食品市场也给了油莎豆较为开放的应用空间,在适老食品、无麸质食品等特殊膳食领域也或有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刘刘球,从事营养保健行业研究,主要方向:政策解读和技术分析研究。
在肥胖成为“全民公敌”的当下,不少消费者在体重焦虑中“谈油色变”。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烹调油食用量约48克/日,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克/日,这种焦虑对减少油脂摄入会有帮助,只是,同时也误伤了“好油”。
在多年来我国多举并措力求端好“油瓶子”的发展过程中,油莎豆作为一种单产高、含油率较高的新型油料作物被广泛提及,也被认为是进口大豆的有效替代。面向这一新型食用油,近年来我国也加快对油莎豆制油生产线的研制,推动油莎豆的落地转化。
在多年来我国多举并措力求端好“油瓶子”的发展过程中,油莎豆作为一种单产高、含油率较高的新型油料作物被广泛提及,也被认为是进口大豆的有效替代。面向这一新型食用油,近年来我国也加快对油莎豆制油生产线的研制,推动油莎豆的落地转化。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健康消费需求的加速升级,能为产品增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配料被进一步开发,食品伙伴网对2021年走红的几个食品原料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用法用量等相关的法规要求进行梳理,供参考。
欧防风(Peucedanum ostruthium),又名白甘笋、欧洲独活或防风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伞形科植物,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便被广泛种植。其肥厚的白色根部是主要食用部分,质地疏松,中心柱随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变硬,带有独特的清甜和坚果香气。
2025年7月2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正式批准D-阿洛酮糖等5种物质作为新食品原料,这意味着阿洛酮糖在我国食品领域拥有了合法身份,有望在食品行业掀起新的变革。那么,阿洛酮糖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在食品行业中又有怎样的应用前景呢?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