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揭秘绿原酸:食品中的健康密码
绿原酸探秘:从金银花到咖啡豆的健康宝藏
绿原酸又被称为氯吉酸、氯原酸、咖啡单宁酸、杜仲绿原酸、咖啡酰奎尼酸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植物界中,由咖啡酸及(−)-奎尼酸酯化而成。
在高等植物中,绿原酸常见于多种药用植物、果蔬及经济作物,尤其是在杜仲、金银花、绿咖啡豆、土豆、苹果以及茶叶等多种植物中含量较高。其中,金银花是绿原酸的优质来源之一,在其生长过程中,绿原酸参与植株的多种生理活动,这可能与金银花抵御外界病菌侵害、适应环境变化等机制相关。作为传统中药材的金银花,其药用价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绿原酸的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
咖啡豆绿原酸含量也较高,生咖啡豆含量为5%-10%(干重),烘焙后降至1.5%-5%。绿原酸是咖啡的主要多酚成分,能赋予苦涩风味,抗氧化活性强。大量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对人体健康有益,这主要得益于绿原酸的抗氧化和调节血糖血脂等作用。此外,菊花、牛蒡、木瓜、杜仲等植物中也富含绿原酸。
减肥新宠:科学揭秘其功效与真相
绿原酸常被用作减肥补充剂,推荐剂量为120-300毫克。绿原酸主要通过以下两大方式支持减肥,一是减少脂肪合成:抑制培养基合成酶,减少脂肪合成。二是提升消耗:通过PGC-1α/UCP-1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
临床试验发现,富含绿原酸的咖啡可减少内脏脂肪和腰围,特别适合超重人士。例如,补充含特定剂量绿原酸的咖啡(每份含369毫克)可显著减少内脏脂肪面积(VFA)、总腹部脂肪面积(TFA)、体重和腰围。这一发现表明,绿原酸特别适合希望减少腹部脂肪的超重或肥胖人群。
绿原酸:抗炎与抗病毒的天然利器
炎症是机体对感染或损伤的保护性反应,但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在脂多糖(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模型中,绿原酸显著抑制NO生成及COX-2、iNOS表达,同时降低IL-1β、TNF-α和IL-6水平,显示出剂量依赖性抗炎效果 (LPS Study)。此外,绿原酸与姜黄素联合使用可协同增强抗炎作用,降低NF-κB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而在抗病毒方面,绿原酸也对多种病毒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包括流感A(H1N1/H3N2)、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其抗病毒机制涵盖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一是抑制病毒入侵,绿原酸通过干扰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阻止病毒进入。例如,对于HBV,绿原酸抑制病毒表面抗原与preS1受体的相互作用,阻断病毒附着。二是抑制病毒复制,绿原酸能够干扰病毒核酸的复制过程。在HCV感染模型中,绿原酸显著降低病毒RNA水平,抑制病毒复制。三是抑制病毒释放,对于流感A病毒,绿原酸通过抑制神经氨酶活性,阻止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释放,减少病毒传播。研究显示,绿原酸对H1N1和H3N2均有抑制作用。四是广谱抗病毒活性,绿原酸对多种病毒均有效,包括耐药株(如奥司他韦耐药流感病毒),表明其作为广谱抗病毒剂的潜力。
绿原酸:抗氧化与抗癌的天然力量
绿原酸具有强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等,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预防和缓解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它还能激活身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绿原酸还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等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绿原酸对CT26结肠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推断出绿原酸具有一定的抗结肠癌活性。另外,绿原酸在碱性环境下是一种氧化催化剂,可以使肿瘤细胞产生较大的DNA碎片,引起核凝集,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绿原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首先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绿原酸的抗氧化能力使其成为食品保鲜的重要成分。它能有效延缓食品氧化,保持风味和营养。例如:在咖啡和茶叶中,绿原酸有助于防止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在水果和蔬菜加工中,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褐变现象。
其次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绿原酸因其健康益处被广泛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尤其在减肥和血糖管理领域:
减肥:绿原酸可提高脂肪代谢效率,减少脂肪堆积。研究表明,绿原酸通过激活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脂肪分解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
血糖控制:绿原酸可减缓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适合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人群。
其他益处:如降血脂、抗炎和免疫调节。
再次是作为食品添加剂,多以天然形式存在于食品中,但其提取物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增强食品的抗氧化能力或健康功能。例如,在某些功能饮料或营养棒中,添加绿原酸提取物以提升健康价值。
作者简介:
Martin.Yu,食品科技工作者、营养师,长期负责特殊食品研发工作,主要方向为:FSMP、益生菌、特膳食品。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