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警惕现代化的超加工食品
根据 NOVA 食品分类系统,按食物的加工程度和目的把食物分成四类:① 未加工或微量加工食品;② 加工烹饪配料;③ 加工食品;④ 超加工食品。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经加工过的食品基础上再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含有多种工业制剂,并且多数是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
据统计,在美国人的平均饮食中,超加工食品提供了近60%的卡路里,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摄入量最大(>65%的卡路里),而老年人的摄入量较低(≥60岁,占总卡路里的53%)。超加工食品比例的增加其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之一,只有相应的技术条件、消费需求、社会空间等发展到一定地步才能满足超加工食品的发展需要。但是,超加工食品的过量食用也导致了一定的健康问题,特别是与当下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不无关系。
健康的隐形杀手
2024年2月28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研究人在国际顶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超加工食品与健康关系的题为" Ultra-processed food exposure and adverse health outcomes:umbrell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meta-analyses "的伞状系统综述。研究人员荟萃分析了45项不同的汇总荟萃分析,包括13个剂量反应和32个非剂量反应研究,共纳入近1000万名参与者,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是通过食物频率调查问卷获得的,研究人员将证据分为令人信服(I类)、高度暗示性(II类)、暗示性(III类)、弱(IV类) ,或没有证据(V类),分析了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与不良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过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32种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增加始终相关,包括死亡率、癌症以及精 神、呼吸、心血管、胃肠道和代谢健康结果。
I类证据表明,摄入较多超加工食品,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50%,焦虑和常见精 神障碍的风险增加48-53%,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2%。
II类证据表明,摄入较多超加工食品,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1%,心脏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66%,2型糖尿病增加40%,抑郁风险增加22%,普遍不良睡眠相关结果风险增加41%。
让人欲罢不能的糖油食品
现在的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已经今非昔比,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能够读懂标签,对饮食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面对美食的诱惑,又有几个人能守住底线呢?尤其是对糖油混合物更容易失去抵抗力。
糖油混合物是啥?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讲,糖油混合物都不是一个专业名词,而是对一类食品的概括性总结。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糖油混合物属于高热量食品,即含有过高的碳水和脂肪,且经过深加工的现代化食品。比如每100克蛋酥卷,碳水高达56.7克/100克,脂肪高达31.6克/100克,远超400千卡/100克的高热量标准。
2014年,BBC纪录片《油糖陷阱》的播出更是刷新了公众的认知。纪录片显示,单独吃糖或脂肪,短期内都可减轻体重,造成肥胖问题的根源是“糖油混合物”。同时,“甜甜圈”实验还证明了糖油混合物才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组合。而如今,消费者对糖油混合物的钟爱有了科学的解释。
2024年1月, 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 发表了一项关于糖油混合物导致暴饮暴食的研究论文。研究者通过让小鼠舔舐等热量的脂肪、蔗糖和糖油混合液体,发现与单独的脂肪或蔗糖相比,小鼠对糖油混合物的舔舐次数是其他液体的2倍。然后,研究者考虑,是不是口味不同导致的这种差异?于是,为了排除味道的干扰,采用了绕开嘴巴品尝味道、直接向胃内注射的方式再次进行测试。发现即便没有品尝味道,小鼠对糖油混合物的舔舐次数依然要多于其他两种。这表明小鼠对糖油混合物的偏好与味道无关,是摄入后体内信号传导的结果。
通过监测小鼠体内的动态神经传递,为揭示感知脂肪和糖的独立迷走神经感知通路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首先确定了两类分别响应摄入后脂肪或糖的迷走神经感觉群体,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类不同的迷走神经群对于强化特定营养物质摄入是必需的,并且能够启动不同且平行的脑肠轴奖励回路。而同时含有脂肪和糖的食物会产生协同作用,以超相加的方式增加肠-奖赏回路的神经元活动,增加多巴胺释放,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使机体形成对糖油混合物的依赖性。
归根结底,爱吃糖油食品可能并不是我们主观的错,而是基因在作祟,我们能做的就是合理食用超加工食品。
作者简介:
慕慕,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长期致力于食品工艺与配方的设计与研究,现主要从事肉制品的研发。
从“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眼霜,吃最 好的保健品”,到“炸鸡配红茶,可乐放党参,啤酒加枸杞,熬夜敷面膜,蹦迪穿护膝”……在网上,分享养生“秘籍”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社交话题。尽管有些做法并不科学,但折射出年轻人的健康消费新需求。
食品行业的应对措施是在包装的正面加上突出Free-From(不含某种成分)字样,来说明食品是如何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量身定制的。
Innova Market Insights 2022 年十大趋势,重点关注了行业和消费者在塑造可持续和繁荣的未来方面发挥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