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热点资讯 > 山楂成熟红遍山野 精深加工链条延长产业迸发新活力
山楂片、山楂条、果丹皮、糖葫芦......酸甜爽口的山楂制品是许多人童年记忆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近来山楂成熟染红山野,丰收的喜悦下也使得产业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得益于近年来多地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实力的山楂产业,加工生产线的引入与完善、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以及山楂成为当下大热的气泡水饮品中的核心原料,都使得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山楂,又称山里红、酸里红、酸枣、红果子,是一种个头较小、果皮较薄、味道较酸涩的蔷薇科山楂树植物山楂的果实。要说人们对山楂的认识可能并不少,仅是健胃消食这一项就足以为山楂及山楂制品积累了一定的忠实消费群体,也使其成为人们接触和了解较多的食药同源食材。而除了促消化功效之外,山楂还有着润肺杀菌、活血化瘀、降血脂、降血压等多重功效,在《本草纲目》、《本草经集注》等典籍中均有对其记载,后来山楂演变成各种零嘴受到人们青睐也是情有可原。
而伴随着近年来山楂因含有黄酮类成分或在人体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作用而受到业内关注,山楂产业掀起一波小高潮,加之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休闲食品市场趋向健康化转型升级,贴上“古早”、“传统”等标签的山楂迎来重换新貌的发展机遇。最近一段时间正是山楂的丰收季,临朐县4.5万余亩山楂、南里村上千亩山楂挂满枝头很是夺目,我国山楂的主产区河北、山东、山西等多地正处在忙碌采收中。
在山楂种植规模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基础上,近年来各地也着力寻找产业效益增长的突破点。像是临朐县近年来通过“一村一品”特色种养殖,以山楂等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诸如南里村这样的山楂规模化种植地区,还先后建成300平方米的冷库和引入每年可消化150万公斤的自动化山楂加工生产线,使山楂既可保鲜保质直接销售,也能以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农户增收兜底。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迈向万亿级别,市场需求导向下同样使优质原料供需数量不断提升,各个山楂产区与零食企业、饮料企业的直接合作也为山楂找到了好出路。就近两年市场情况来看,随着山楂清洗机、分选机、蒸煮机、烘干机等已经能够为生产加工提供自动化配套式服务,一系列山楂干制品的品质已经基本得到保障。更加引入瞩目山楂深加工制品则当属山楂果汁气泡水,果汁+气泡的组合正契合年轻消费群体对口感的追求,山楂的健康属性则满足了人们的消费升级需求,分段熬煮工艺、两次杀菌工艺与“鲜-洗-煮-浸-筛-灌”六重工艺等生产技术的应用则体现出在新市场空间中企业也致力于以好产品抢占消费份额。
开胃的山楂带来舌尖上酸甜爽口的畅爽体验,山楂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使得山楂产品细分出越来越多的品类,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打开。在山楂种植扩增有限的情境下,加大力度挖掘各个细分领域的可能性,以新技术、新设备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或许是大趋势。
随着业内掀起“食养”风潮,具有食药两用价值的山楂被认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改变山楂规模不大、发展不强的现有困境,以压榨设备代表的机械投入使用,也在为山楂做强精深加工添动能。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