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专家原创 > 学生被迫连喝11瓶奶,扯什么食品安全?

    2021-09-17 来源:sjgle食品加工包装在线
    15号16号两天,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门口学生连喝11瓶奶占据各网热搜。

    学生被迫连喝11瓶奶,扯什么食品安全?


    15号16号两天,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门口学生连喝11瓶奶占据各网热搜。

    图源 微博


    图源 知乎


    很简单的描述下,因该学校不准带牛奶入校,两中学生被迫蹲校门口喝奶,然后学校校长也因此事被约谈。

    图源 微博


    对于不能带牛奶入校,学校有规定拒绝校外食品入校,有网传是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和疫情防控需要。作为经历过非典特殊时期学校寄宿生活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两条做下说明。


    食品安全问题,不成立

    其实关于学生不得带食品入校的新闻这些年层出不穷,甚至还发生过学校搜查宿舍销毁食品的事件,给出的说法是“销毁变质和临近有效期的食品”。

    图源 中国经济网


    1.外带食品有没有安全风险?

    有,但仅仅限于对于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比如需要低温保存的酸奶、雪糕等等。但如果本身就是很快吃完,则根本不会对健康安全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如果学校真的是出于这种风险考虑,那么应该做的是给学生科普“食品的保存条件、辨别真伪食品、过期食品如何识别与处理”。这种宣传工作一年安排一个课时,找药监局老师讲次课就足够了,效果更好,而且还能大幅降低保安的工作量。


    还有一种就是保质期特别短的食品且带特殊气味的食品,也可以拒绝入校,对,符合这条的也就剩水果榴莲了。如果要长期存放,只能冷冻保存,学校宿舍没这条件,这个理由和上面的特殊储存条件重合。最主要的是特殊的、刺激性的气味,容易对其他人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类的,拒绝入内也情有可原。


    但其他的食品,尤其是工厂生产的食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变质风险。要么采用高温灭菌,比如瓶装袋装牛奶;要么添加防腐剂,比如火腿肠之类的;要么采用高盐或高糖腌制,比如咸萝卜等等;要么采用去除水分干燥制作,比如葡萄干。


    这类产品,一方面设置了有效期,另一方面本身就是为了长期储存运输而研制。而且一个大批次产量非常高,为了保证质量减少顾客投诉,企业肯定要对质量有检测。我们要记住一点,一个食品药品的货架期越长,被食药监抽查到的概率一般越大,企业违规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而我们常认为的无包装食品,那种在熟食柜的,未必安全。比如紫燕百味鸡食柜老鼠乱窜事件。甚至在高价位自助餐里的也未必安全,比如网红店一诸寿喜烧以假乱真、食材回收再卖事件。


    图源 微博


    所以说把工厂做出的食品一律视为安全隐患,是不成立的。既然这条不适用,那么只剩下一条,疫情原因。


    2.疫情防控,不能成为一个随便装的口袋

    我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我们当时也是寄宿生。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回一次家,那次非典事件,我们整整三个月才有了回家机会。家没有电话机,我们宿舍也没有电话、手机之类的。那时候整个县城卖外地产食品的都关了或者下架了,因为担心外地食品会带来病毒。期间我爸骑着自行车赶了五十多里路,给我送去了鸡蛋和苹果。满满一兜子,全是煮熟的双黄蛋,保安只查外地工厂产的食品之类,对于水果、熟鸡蛋这类东西都可以交给学生。


    当时的疫情和现状的防控没太大变化,学校小卖部也买不到外地来的食品。一视同仁,不得销售,如果说防控需要,那这样才是一个该有的态度。空气传播的病毒,外包装是会有携带风险。但就话题中的这家学校,校园里有没有卖被连喝11瓶的同款牛奶?如果有,你们是如何做到检测检疫才进入学校的?你们对于食品安全是怎么进行安全认证的?有什么资质来证明学校的牛奶才是安全的?校园有牧场有奶牛,自己加工?都是外地进货,哪来的三六九等?


    明明就是考虑学校市场,非要借疫情防控的热度。中国的食品体系早就建立起来,监管也到位,可能还有缺陷,但远远不至于让孩子蹲校门口连喝11瓶奶。或许不是一桩校园生意,但哪里是食品安全问题?


    作者:老薛

    相关阅读
    银发食品进入 “精准功能” 时代:磷脂酰丝氨酸(PS)破解认知健康痛点,打开百亿市场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2025-09-26
    噬菌体之力,解锁食品保鲜的无限可能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09-26
    IFT FIRST 观察 | 五大关键趋势,重塑食品研发与配料创新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2025-09-26
    甘薯淀粉:食品保健新“薯”光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9-26
    从 “脑黄金” 到绿色生产:DHA 藻油的功效与食品应用开发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2025-09-26
    柑橘里的“黄金成分”:PMFs的食品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