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免疫力-现代社会人的必备铠甲,该如何铸造?
由“新冠“引发的全球免疫力关注高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2019年爆发后,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后死亡率之高曾引起不小的恐慌。新冠传播期间,人们除了戴口罩这类基础的物理防护外,也懂得增强机体的整体免疫力来预防病毒的感染。因为同样的病毒在进入不同人体内,由于不同个体免疫力的差异有些就不会被感染,有些则会被感染,这与免疫力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
其实,不止是新冠,人们的生活有时侯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人体的免疫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保护身体,如同人体穿上了铠甲,小针小刺易引起人体伤害的物质都被挡在了铠甲外面。不仅在中国,全球目前各个年龄段都在质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并积极探寻提升免疫力的各种方法。从大环境来看不仅仅是新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社会带来的慢性病增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外还有各种气候变化和突发的急性事件。所以,人们所关心的这层铠甲的质量不是恒定的,受人体健康情况的影响,有时侯很厚实有时候却很脆弱,处于城市的人群铠甲的防护力可能更差一点。那么如何才能造就始终能起到防护作用质地的铠甲呢?
免疫力铠甲的铸造
(1)肠道健康对免疫力的提升
肠道健康主要是摄入益生菌和益生元。人们对肠道健康的认知一般与免疫健康的联系很少,但是肠道确实被誉为人体第二大免疫系统。因为肠道的各种益生菌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利的各种活性物质,或直接或间接地对免疫产生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肠道益生菌数量增加和一些疾病患者免疫力的提高存在正相关性,如腹泻病人、肝损伤病人、哮喘病人等等。肠道健康对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其机理一般为激活免疫因子,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与其他物质联合发挥免疫作用等。由此可见,平时人们注意肠道的健康就是一个保护自己的极大利器。
(2)免疫物质的摄入
免疫物质一般就是指直接被鉴定为免疫成分的物质。如牛初乳中的天然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IgG、牛乳中稀有的乳铁蛋白。IgG 的作用是提供免疫球蛋白,诱导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增强整体德免疫效应起到抗病毒,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乳铁蛋白则是抑制病毒的复制、黏贴与迁移,通过螯合铁离子,竞争性剥夺细菌生长所需要的铁元素,抑制细菌生长。另外,乳铁蛋白还可以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喝脾脏NK细胞的活性,增强Th1型T细胞IL-2和TFY-r等细胞因子的产生。
(3)协同提高免疫的活性物质
多酚类:多酚类成分可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改善过度活化,从而减轻各种炎症和过敏反应。
β-葡聚糖和多糖类:激活T细胞,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促进白细胞介素产生。巨噬细胞通过反复引入β-葡聚糖和多糖,贩毒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免疫系统。
黄酮类:很多中草药如黄芩、茯苓含有的黄酮类、挥发油等不明成分协同作用下可增强抵抗力。
(4)多种复合物质
这里的多种复合成分,主要指的是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复合物。因为免疫系统除了单因素的影响外,也会受多种成分复杂物质的影响。这里比较普遍的便是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物,其中的很多成分通过各种复杂、连锁的反映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免疫系统。
未来,我们将会面对更多免疫力的挑战,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吧!
关键词:免疫力 维生素 矿物质 益生菌 植物提取物
作者简介
Alice L,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食品从业十余年,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现今从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工作。
近年来,随着多种组学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益生菌的研究领域从肠道健康、免疫调节不断向外延伸,尤其在益生菌与体重管理、血脂调节、幽门螺杆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并取得显著成果,为拓展益生菌的健康功能奠定了科学基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组织行业专家对20年来益生菌行业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2005—2025年我国益生菌行业十大标志性成就,并于5月20日召开的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植物提取物指以植物为原料,按照最终产品用途的需要,经过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或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成分,一般不改变植物原有成份而形成的产品。根据需要还可以辅以赋形剂制成具有良好流动性、抗引湿性的粉状或颗粒状物,但也有少量的液态或油状形式产品。
近年来,益生菌已然成为人们寻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选择。但是在选择益生菌产品的时候依然会遇到是选择国产益生菌还是国外益生菌等疑问。专家认为,学术界目前已经形成共识,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选择更适合中国人基因和饮食习惯的本土益生菌更能发挥益生功效。
益生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发展超过100年,在高活性益生菌领域的系统化专项研究早于国内市场,引领了整个益生菌产品市场发展方向。米兰大学的研究已经发现,高活性益生菌将有更大优势在人体内发挥更多作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