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大豆血红素让植物肉"名副其实"
近年来,植物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到了食品金字塔的顶端,掀起了一场崭新的市场风暴。据MarketsandMarkets市场研究咨询机构预测,全球植物肉市场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279亿美元,而中国市场是推动植物肉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中国肉制品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一半,但拥有全球近50%的大豆蛋白加工能力,这些客观的条件都在将中国市场推到植物肉的风口浪尖之上。Euromonitor发布数据预测,到2023年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将占到全球植物肉一半的市场份额。
随着植物健康热潮的兴起,植物性成分在人们的健康食谱中愈发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植物饮食来提升健康,但大多数植物性食物在口感上并不那么受欢迎,还有一些甚至让人觉得"味同嚼蜡"。植物肉之所以备受关注,最关键的因素便在于满足健康的同时,能够通过食用植物来达到对肉类的满足感,从而降低因过多食用肉类而带来的健康风险,产品直击消费者痛点,受到资本角逐也就顺理成章。
植物肉产品鱼龙混杂
植物肉是以大豆、谷物等植物为原料,通过分离、加热、压力变化和冷冻等加工方式,将产品做成具有类似肉类性状的产品,并添加一定的脂类、香精、色素等配料,做成具有肉类特征的素肉。
从本质上来看,植物肉是一种仿肉,从营养、口感和风味上仿制天然的肉类。
在营养性上,植物肉与动物肉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健康成分的含量上,植物肉要显著优于动物肉,目前工业化产品在这方面不存在短板;
在口感上,随着拉丝蛋白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肉在口感上已经能够媲美动物肉,目前在植物肉的加工上,湿法拉丝蛋白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风味则是植物肉的短板,虽然当下有很多企业宣称自己的植物肉产品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但实际上,这种噱头式营销与新能源的"充电8分钟,续航1000km"无异,其离真正的肉类风味还相距甚远。
英敏特调查显示,有2/3的受访消费者听说并愿意尝试植物原料生产的肉食品,植物肉已经建立起了潜在的发展基础,但植物肉产品在当下更多的是以"概念"产品的身份问世,其高于真肉的价格让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并且在消费者喜好的调查中,植物肉出现了更多的"差评",植物肉口感不佳、豆味太重、烹饪方式不好操作、解冻后变散等成为消费者对植物肉的主要评价。
究其根源,生产公司鱼龙混杂是根本原因,在现阶段做好一块植物肉的成本着实不低,这是大部分中小公司无法承受的负担,因此才会有诸多打着植物肉口号的低端品出现,让本来就质疑不断的植物肉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风味改善并非一蹴而就
研究发现,与肉类风味相关的成分多达600种以上,其中关键性成分数量较少,却在风味输出上占主导地位,对关键成分的研究也成为植物肉研发的重点之一。目前,已经有众多肉类香精能够模拟肉类的一种或几种风味,但还没有一种香精可以达到肉类风味的效果,在植物肉中往往要添加多种香精进行调配,其中血红素是模仿肉类风味的一种关键物质。在植物肉开发早期,添加血红素成为植物肉的标配物质,因为血红素含铁,在遇到氧气后会变红并可以散发出浓郁的肉味,但动物来源的血红素却让植物肉徒有其表。
实际上,这种天然的血红素不仅存在于动物中,在植物中也有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固氮植物的根茎中有大量存在。通过研究植物中提取血红素的分子结构,结合现代化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再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运用,可以产出大量植物性血红素,从而使植物肉更加"真实"。
目前,用毕赤酵母发酵生产的大豆血红蛋白已经得到美国FDA、澳新食品标准局的批准,作为模拟肉制品中的铁风味来源的物质。
随着植物肉市场的不断成熟,将来会有更多地区批准使用植物来源的血红素,从而让植物肉真正的惠及大众。随着越来越多关键风味成分的发现,植物肉在不久的将来或许能够让消费者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饕餮盛宴",但这个过程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技术的突破,还需要消费者的包容。
从整体上来看,植物肉在社会意义上的贡献要更大一些。植物肉显著的低碳效应可以让每一个消费者感受到环保、可持续理念的落实,让更多年青一代在享受健康与美味的同时,无形中也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WinsightGrocery和Acosta对美国千禧一代选择无肉饮食原因的调查研究显示,有62%的消费者是因为环境保护与保护动物的意识选择吃素。由此可见,植物肉的发展应以满足消费者的初衷为己任,让消费者真正爱上"植物",将来会有更多像大豆血红蛋白这种具有动物特征的成分出现,缓解现阶段口味与价格的失衡,从而让植物肉更加名副其实。
作者:Huer
Huer,从事熟肉制品产品研发10年,糕点生产线产品开发3年。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