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矛与盾的斗争,乳清蛋白供给失衡亟待破解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其约占到人体全部质量的18%,是人体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蛋白质市场不是一个孤立的市场,食品、药品、化工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强烈的蛋白质应用需求,他们之间看似相差甚远,但实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即是一个核心的纽带。
蛋白质工程是一个崭新而有前景的应用领域,通过对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晶体学和蛋白质动力学的研究,可以获得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然而,蛋白质的功能体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呈现出的可变性和多样性甚至比基因还要复杂的多,因此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这也从侧面发映出了蛋白质在当下社会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的消耗也与日俱增,蛋白质资源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是最丰富的两类蛋白来源,动物蛋白以牛、羊等动物的乳汁为主,植物蛋白以大豆蛋白最为丰富。在蛋白资源日益紧俏的局势下,越来越多的蛋白来源被纳入人们的饮食途径中,就连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小冷"产业似乎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
蛋白市场是一个多变的市场,源头供给、劳动力成本、技术创新等因素都会引起价格的大幅波动,然而在众多的蛋白质种类中,有一种蛋白质始终保持着坚挺的价格,它就是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是牛乳中酪蛋白沉淀分离时保存在上清液中多种蛋白质组成的统称,其含量约为牛乳总重量的0.7%,占牛乳总蛋白质的20%,具有营养价值高、吸收好的特点,是蛋白质补充的理想来源。
需求是"矛"
乳清蛋白是由β-乳球蛋白(约占50%~55%)和α-乳白蛋白(约占20%~25%)以及免疫球蛋白(约占10%~15%)、血清蛋白(约占5%)及少量乳铁蛋白组成,此外还含有高浓度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乳清蛋白在吸收与利用方面比牛乳中的酪蛋白及植物蛋白等要好得多,也因此催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
婴配市场的 "硬通货"
婴幼儿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通过对营养素的合理调配而制成的食品,其中蛋白质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婴儿配方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标准中,没有对产品中乳清蛋白的比例提出要求,而推荐以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否接近母乳作为婴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质量的判定依据。
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均未规定乳清蛋白在蛋白质中所占比例。而我国结合本土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来源做了严格限制,其中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该举措对于提高婴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营养的"软黄金"
全民运动时代的到来为运动营养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国运动营养品市场发展尤为显著。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运动营养市场整体规模为3.29亿美元,2014-2018年产业零售额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0%,远高于全球运动营养行业的11%。
在分类上,运动营养品有多种分类,比如能量补充型、蛋白补充型、耐力型等,与之相对的原料也有很多种,比如维生素、肌醇、牛磺酸、蛋白质等。但无论有多少种原料,易消化吸收的乳清蛋白始终是运动营养领域的头号原料。尤其是在科学健身理念的强化下,人们对乳清蛋白的需求更加高涨,乳清蛋白可以说是运动营养品中的"软黄金"。
功能追求愈演愈烈
乳清蛋白的营养性是消费者竞相追捧的原因,实际上,乳清蛋白也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食品。
研究指出,乳清蛋白具有抗氧化、调节血糖、调节血脂、抑菌、缓解肌肉减少症等多种功能,是潜在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但由于当下乳清蛋白的定位已经脱离"本位",因此对其活性的应用鲜有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毫无意义。因为一旦乳清市场供给得到缓解,乳清功能市场将很有可能呈现爆发局面,相关的研究支撑很有必要。
供给是"盾"
供给不足的问题似乎是乳清蛋白无法突破的"盾"。近几年,全球牛乳产量的增长率在1%到1.5%之间,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的1.7%-2.1%年需求增长率保持一致,这说明牛奶的供给处在合理的区间。乳清的产出直接受到牛乳供给的影响,这也表明乳清的供给增长率十分有限,而乳清蛋白市场的需求增长率却非常高,尤其是经济发展迅猛的亚太地区。Mordor Intelligence机构预计到2025年,亚太地区乳清蛋白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0年至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9.2%。
近些年,植物蛋白的高热态势也是动物蛋白供给不足的连锁效应,植物蛋白被贴上的天然、环保、健康、亲民等标签,既是本质的展现,也是社会的"选择"。
试问,如果乳清蛋白的供给问题得到解决,对于绝大多数的非素食者而言,还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植物蛋白么?答案其实已经在市场得到验证,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价值"买单。
由此看来,乳清蛋白的供需矛盾或许是乳清蛋白行业仅存的"痛点",但也是最棘手的矛盾点,如何破解,大概只能交给市场了。
作者:刘刘球
刘刘球,从事营养保健行业研究,主要方向:政策解读和技术分析研究。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