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在许多国家的医学典籍中都有记载,目前也是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我国的甘草资源丰富,在全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均有分布,其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新疆、内蒙等地最适宜生长,同时也是防风固沙的优质植物,是大漠三宝之一。对于甘草的应用也有悠久的历史,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就有大量甘草配方,据报道称有74%的方子含有甘草,因此有"十方九草"之称。
研究指出,甘草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其中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甘草酸及甘草次酸为主的三萜类化合物,一类是以甘草黄碱酮、异甘草黄酮、甘草素为主的黄酮类化合物,还有一类是甘草多糖。多种活性成分的存在赋予了甘草多功能的价值,在医药、日化、食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医药中的应用
甘草作为传统草药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用于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等。现代医学表明,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是其发挥医疗作用的主要物质,具有抗炎、清除自由基、抗肿瘤等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应用中也印证了甘草的安全性,在限量内是有安全保障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动物实验中久服大剂量的甘草也是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的。
在日化中的应用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也是维持人体代谢的重要酶类,体内的酪氨酸会和酪氨酸酶在氧化作用下转化为多巴醌,多巴醌在氧元素的作用下最终生成"黑色素",也就是说酪氨酸酶决定着人体黑色的表现力,因此皮肤变黑被认为与酪氨酸酶息息相关。研究指出,甘草黄酮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并且也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和DHICA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美白祛斑的作用,在美白产品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食品中的应用
甘草是我国批准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资源,因此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甜味剂
GB2760中将来自于甘草的甘草甜素经提取精制后得到的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列为甜味剂,可用于蜜饯凉果、糖果、饼干、肉罐头类、调味品和饮料类六类食品中。甘草甜素属于非糖甜味剂,其甜度约是蔗糖的200-500倍,其甜味输出较为独特:1、其甜味释放较为缓慢,余味较长;2、甘草甜素对其他甜味剂具有增效的作用,能够显著增加甜味,在与蔗糖联用时,可少用20%的蔗糖,而甜度保持不变。因此,甘草类的甜味剂通常不适合单独使用,在与其他甜味剂共同使用时效果最好。
2、抗氧化剂
甘草中含有大量抗氧化物,经加工提取后可作为抗氧化的食品添加剂,用于不含水的脂肪和油、熟制坚果与籽类、油炸面制品、肉制品类14类产品中,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甘草类抗氧化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
3、功能原料
甘草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充分融合了甘草的食药价值,因此在功能输出方面也较为多样化,既有广义的提高免疫力,也有细化的降血糖、降血脂等。截至目前,含有甘草的保健食品多达300多款,其中绝大多数是多种成分的组合,这也间接反映了甘草的"百搭"特性。
目前对于甘草的成分研究较为成熟,这也为甘草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再加上甘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应用多样化等优势,甘草的应用前景仍是一片"蓝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接骨木莓(Elderberry)以其深紫色的浆果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病毒素”与“西方板蓝根”。这种源自忍冬科接骨木属的植物,其果实、花朵乃至叶片均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及多种炎症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接骨木莓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逐渐被揭示,其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板栗,又称栗子和毛栗,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不仅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高档干果果品,也属于山珍和无公害森林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我国是全球板栗生产的第一大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裹包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和工业等领域的自动化包装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整齐包裹和封装。裹包机以其包装速度快、包装质量高和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大提升了生产线的包装效率,成为现代工业包装的重要工具。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