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是近些年异常火热的功能性成分之一,其风头几乎到了无出其右的地步,深受研究者的青睐,新品种、新功能伴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被大众所认知。今年7月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比利时鲁汶大学PatriceD.Cani团队关于AKK菌首次参与人体实验的报告,从而将AKK菌从理论研究向实践推进,研究报告的发布将AKK菌再一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式将40名志愿者分成三组,主要评价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对胰岛素抵抗、脂类代谢等影响,其次评价肠道功能和菌群丰度等情况。实验中,三组分别每日口服活Akk菌、巴氏灭活Akk菌和安慰剂三个月,与安慰剂组相比,无论活菌还是死菌都可提高受试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血症和血浆总胆固醇,降低体重,肠道AKK菌丰度也有提升。AKK菌的安全性也有保证,实验中未发现任何不良情况。
AKK菌是什么?
2004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里安教授的团队从人类粪便中鉴定出了一种新的粘液降解菌,并以瓦赫宁根著名微生物生态学者AntoonD.L.Akkermans(1941-2006)博士的名字命名,简称AKK菌。Akk菌是一种椭圆形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正是因为厌氧的属性,使其在常规环境下不易培养,延缓了人类发现的进程。AKK菌是人体肠道的原生菌,约占人体微生物群落的3-5%。
Akk菌的特性
AKK菌以人体肠道粘膜中的黏蛋白为营养来源,与其他肠道菌类似,Akk菌通过竞争作用保护肠道免受病原体侵害,其与肠道粘液层厚度和肠屏障完整性存在正相关性。在诸多研究中都证实了AKK菌与肥胖和诸多代谢疾病有关,甚至与IBD、渐冻症、孤独症、癫痫、高血压等都有关系。
逻辑关系不明
AKK菌的热度来自于对健康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大量实验证明,肠道AKK菌的丰度与人体健康状态相关,糖尿病、肥胖等人群的AKK菌的丰度要远远低于正常人群,所以学者普遍认为提高AKK菌的丰度是有益的,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然而,实验的结论并不一致,有些甚至是与预期完全相悖,多份顶级刊物也指明高丰度的Akk并不利于2型糖尿病等疾病。比如2012年《nature》上发表的《Ameta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ofgutmicrobiotaintype2diabetes》文章就指出,在中国人中,Akk菌的丰度与2型糖尿病呈正相关。这就引申出一个核心问题:是人体健康影响了AKK菌的丰度,还是丰度影响健康?这个问题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也是AKK菌未来走势的决定因素。
生长机制较为复杂
学士界将AKK菌归为新一代的益生菌,但其在增殖方面与常规益生菌有着显著的差异。通常定向补充低聚糖等益生元能够起到增殖益生菌的作用,而其他常规物质无法起到定向增殖的作用。AKK菌的问题在于丰度与多种因素有关联,低聚糖、不饱和脂肪酸、某些植物提取物,甚至是二甲双胍、某些抗生素等都能够提高AKK菌的丰度,而抗生素通常被认为是益生菌的"杀手"。此外,饮食习惯与AKK菌的丰度关联很大,有研究指出,急性饮酒(30%w/v,6g/kg体重)使小鼠粪便中Akk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100倍。AKK菌较差的稳定性也是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毫无疑问,益生菌的研究是未来颇有前景的方向之一,而AKK菌也整体呈现正向的发展趋势,我们期望AKK菌的研究能带来新突破,为益生菌的发展增添动力。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