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海参功效成分及综合利用
海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珍贵补品,在古代医书中就已经有关于海参保健和药用价值的记载,《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是我国八珍之一。现代研究指出,海参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而且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全世界有海参1100多种,因品种和生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其营养组成存在差异,主要是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不同。在活性物质方面存在个体与品种间的差异,但其发挥活性的主要成分存在一致性,主要是多糖和皂苷类。
多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化合物,因其构成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具有增强免疫、抗病毒、抗氧化等功能。海参多糖是海参体壁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占干质量的6%以上,海参多糖主要包含两类:粘多糖和岩藻多糖。
1、海参粘多糖是由D-N-乙酰氨基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和L岩藻糖组成的杂多糖,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抗炎、抗病毒、抑制肿瘤以及调节代谢的作用。
2、海参岩藻多糖是由L岩藻糖构成的直链匀多糖,岩藻多糖最初于1913年由瑞典乌普萨拉大学KylinH.Z.教授从海带黏滑液中发现的,目前是藻类功能食品应用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海参岩藻多糖在本质上与藻类岩藻多糖类似,但海参岩藻多糖存在部分羟基发生酯化的现象,其功能活性更为突出。
海参多糖的优势便在于硫酸酯化的比例较高,综合含量在32%左右,粘多糖和岩藻多糖都有部分发生硫酸酯化,其中粘多糖硫酸酯化的比例更高。多糖的硫酸酯化是多糖应用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优势在于为多糖增加功能因子,能明显增加或提高多糖的功能性。研究指出,硫酸酯化多糖与肠道微生物菌群有关联,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改善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肠道组织来预防饮食诱导的肥胖及其相关疾病。
海参皂苷是海参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是其进行化学防御的物质基础,是由苷元和糖链通过β-糖苷键结合而成,主要为三萜皂苷,分子组成及结构的差异直接造成功能的差异。海参皂苷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在膜上形成单一离子通道和空隙,导致生物膜溶解,另外肿瘤细胞对三萜苷具有敏感性,因此形成了海参皂苷独特的生物活性,具有抗肿瘤、抗真菌等作用,还有研究指出,海参皂苷有助于骨密度的提高。
此外,海参多肽、海参脑苷脂等也日益成为海参活性物质研究的重点,海参体壁中含有多种活性多肽,比如从海参上皮组织分离获得的由亮、脯、丝、精等氨基酸构成的五肽,具有抗肿瘤和抗炎活性。脑苷脂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脑组织中的中性糖鞘脂,海参脑苷脂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且能够调节脂肪肝脂肪代谢作用。
在海参综合利用方面,海参内脏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长期以来,海参加工过程中的主要下脚料海参内脏很少得到利用,而在日本、韩国等将海参肠卵誉为"海参花",内脏也得到充分利用。海参内脏经过酶解后,其营养物质得到充分释放,其中粗蛋白质含量约为73%、灰分13%、多糖6%,在动物实验中海参内脏酶解产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抗疲劳功效,健康效应突出,是极具综合利用潜力的方向之一。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