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的猪肉"或许是近几个月来的民生话题,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其中8月份的涨幅进一步扩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34周(即8月19日~8月23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月平均值为每公斤32.61元,环比涨8.0%,同比涨74.4%。目前国家虽已出台一系列措施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供需失衡的问题短期难以弥补,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月底全国的生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亿多头,缺口非常严重,引起价格上涨的主因依旧存在。
猪肉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肉类,其价格的大幅上涨会直接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目前的终端生猪肉价格平均在40元/公斤以上,居民肉类消费支出增加明显。猪肉价格上涨对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考验更加严峻,猪肉加工企业的成本大幅上涨,而终端产品价格稳定,从而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压力陡增。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涨价"成了悬在猪肉加工企业头上的一把剑,消费品涨价虽然能在短期内减轻成本压力,但也要承受自身产品竞争力下降和竞品挤压的风险,所以短期内猪肉消费品的价格稳定,但如果猪肉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企业也难以承受,那时,终端消费品的整体提价也不可避免。
替代品是应对价格上涨的重要手段,猪肉价格上涨也促使了鸡肉、牛肉等其他肉品供应量的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鸡肉产量增长了13.5%,并且其价格低廉,是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有力补充。
鸡肉价格稳定性高,成本优势明显
首先,生猪从仔猪到肥猪出栏大约需要4~5个月时间,而肉鸡仅需要45天左右的时间,从供应角度看,其对市场的调节反馈更为迅速。其次,肉鸡价格更低,肉类的价格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料肉比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饲料的转化率。生猪的料肉比大约为3:1,而肉鸡的料肉比则为1.8:1,其成本价格更低。
鸡肉营养价值高,更易消化
鸡肉与猪肉中的蛋白质都是优质蛋白质,但二者的脂肪含量相差明显。低脂高蛋白是鸡肉的显著特点,鸡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3%,脂肪仅为1.2%,而猪肉的蛋白质平均在17%左右,脂肪则高达28%,猪瘦肉的情况要好一些,其脂肪约在10%以下,鸡肉要更健康一些。另外,鸡肉的消化速度和消化率更高,其食疗价值也更突出。
鸡肉加工特性稍显不足,口感短板可以补齐
蛋白质结构与分布的差异是导致猪肉与鸡肉口感不同的主要因素,猪肉中含有的脂肪较多,不仅能够降低蛋白的纤维感,还能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而鸡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口感略柴,在这方面要远不及猪肉。然而对于深加工产品来说,尤其是西式产品,鸡肉的加工特性则能够完全体现出来,鸡肉的蛋白质在溶解度及乳化能力方面要优于猪肉蛋白,其在产品质构贡献度方面也强于猪肉,并且在TG酶、胶体等助剂的帮助下,其整体口感及风味不亚于猪肉产品。
风味的差异使猪肉和鸡肉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两种产品本身就各成体系,但在猪肉供应紧缺的情况下,鸡肉完全有实力成为其理想的替代品,这或许也是企业丰富产品线的重要选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接骨木莓(Elderberry)以其深紫色的浆果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病毒素”与“西方板蓝根”。这种源自忍冬科接骨木属的植物,其果实、花朵乃至叶片均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及多种炎症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接骨木莓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逐渐被揭示,其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板栗,又称栗子和毛栗,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不仅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高档干果果品,也属于山珍和无公害森林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我国是全球板栗生产的第一大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裹包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和工业等领域的自动化包装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整齐包裹和封装。裹包机以其包装速度快、包装质量高和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大提升了生产线的包装效率,成为现代工业包装的重要工具。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