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的猪肉"或许是近几个月来的民生话题,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其中8月份的涨幅进一步扩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34周(即8月19日~8月23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月平均值为每公斤32.61元,环比涨8.0%,同比涨74.4%。目前国家虽已出台一系列措施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供需失衡的问题短期难以弥补,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7月底全国的生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亿多头,缺口非常严重,引起价格上涨的主因依旧存在。
猪肉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肉类,其价格的大幅上涨会直接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目前的终端生猪肉价格平均在40元/公斤以上,居民肉类消费支出增加明显。猪肉价格上涨对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考验更加严峻,猪肉加工企业的成本大幅上涨,而终端产品价格稳定,从而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压力陡增。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涨价"成了悬在猪肉加工企业头上的一把剑,消费品涨价虽然能在短期内减轻成本压力,但也要承受自身产品竞争力下降和竞品挤压的风险,所以短期内猪肉消费品的价格稳定,但如果猪肉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企业也难以承受,那时,终端消费品的整体提价也不可避免。
替代品是应对价格上涨的重要手段,猪肉价格上涨也促使了鸡肉、牛肉等其他肉品供应量的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鸡肉产量增长了13.5%,并且其价格低廉,是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有力补充。
鸡肉价格稳定性高,成本优势明显
首先,生猪从仔猪到肥猪出栏大约需要4~5个月时间,而肉鸡仅需要45天左右的时间,从供应角度看,其对市场的调节反馈更为迅速。其次,肉鸡价格更低,肉类的价格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料肉比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饲料的转化率。生猪的料肉比大约为3:1,而肉鸡的料肉比则为1.8:1,其成本价格更低。
鸡肉营养价值高,更易消化
鸡肉与猪肉中的蛋白质都是优质蛋白质,但二者的脂肪含量相差明显。低脂高蛋白是鸡肉的显著特点,鸡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3%,脂肪仅为1.2%,而猪肉的蛋白质平均在17%左右,脂肪则高达28%,猪瘦肉的情况要好一些,其脂肪约在10%以下,鸡肉要更健康一些。另外,鸡肉的消化速度和消化率更高,其食疗价值也更突出。
鸡肉加工特性稍显不足,口感短板可以补齐
蛋白质结构与分布的差异是导致猪肉与鸡肉口感不同的主要因素,猪肉中含有的脂肪较多,不仅能够降低蛋白的纤维感,还能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而鸡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口感略柴,在这方面要远不及猪肉。然而对于深加工产品来说,尤其是西式产品,鸡肉的加工特性则能够完全体现出来,鸡肉的蛋白质在溶解度及乳化能力方面要优于猪肉蛋白,其在产品质构贡献度方面也强于猪肉,并且在TG酶、胶体等助剂的帮助下,其整体口感及风味不亚于猪肉产品。
风味的差异使猪肉和鸡肉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两种产品本身就各成体系,但在猪肉供应紧缺的情况下,鸡肉完全有实力成为其理想的替代品,这或许也是企业丰富产品线的重要选择。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