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代餐市场远未到顶,配套亟待完善
2019年8月22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团体标准《代餐食品》(T/CNSS002-2018)的征求意见稿,该标准自2018年3月立项以来,经过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花费近一年半的时间最终形成初步意见稿,该标准有望打破代餐食品无具体实施标准的格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代餐食品需求现状
顾名思义,代餐食品是一种替代正餐的食品,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干预来达到营养获取、体重控制的目的。自代餐食品问世以来,其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趋势,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代餐粉市场需求规模为27.29亿元,到2017年增长至47.58亿元,四年复合增长率达74.3%。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85%的代餐食品购买者是基于体重管理的目的,其次才是以快速、便捷为需求出发点的消费者,在体重管理的消费人群中,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女性消费者占比接近五成。由此可见,以体重管理为目的的代餐食品俨然成为全民消费趋势,其市场需求将会持续高速增加。
代餐食品产业现状
在代餐食品出现的早期,代餐粉是主流产品形式,为了应对不同的消费需求,代餐食品已经呈现出产品多样化趋势,代餐果冻、代餐饮料等相继出现,形式不再单一。代餐食品虽然表面风光无限,实则问题繁多:产品参差不齐,企业鱼龙混杂,消费者眼花缭乱。造成代餐食品市场杂乱的直接原因是市场准入和技术门槛都较低,理论上来讲,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企业都可规模化生产,庞大的市场商机对企业的刺激不言而喻,因此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跟风进入。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企业营销环节得到了大幅"减压",更加刺激了企业进入的信心,从而使代餐食品生产企业满坑满谷,而产品则多如牛毛。
规范的缺失是根本原因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根本上来讲,规范的缺失是造成代餐食品乱象的根本原因。从实际消费考虑,代餐食品在生产上应该更接近于《GB2415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的要求,而市面上的代餐食品多以冲调谷物制品、固体饮料、凝胶糖果等形式出现,对组成、营养等没有深层次的要求,进而导致监管无据可依。代餐食品数据的统计依赖于正常的消费统计,而微商渠道是代餐食品隐形的庞大消费渠道,尽管2019年1月实施了新的《电子商务法》,对微商进行了主体、责任等严格要求,但实际落地依旧困难重重,据不完全统计,代餐食品在微商渠道的销售增长率,要远高于正常渠道,这也变相滋生了代餐食品的乱象。
短期难见成效
此次制定的团体标准《代餐食品》正是应对体重管理的代餐食品,着手推进代餐食品的重点领域。然而团体标准的执行依靠自律公约达到目的,企业在标准采用上拥有自主权,团体标准在具体实施效果上存在很大的疑问。从长远分析,国内的代餐市场后劲强劲,其持续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团体标准《代餐食品》对当下市场可能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代餐市场的健康发展能起到引导的作用,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接骨木莓(Elderberry)以其深紫色的浆果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病毒素”与“西方板蓝根”。这种源自忍冬科接骨木属的植物,其果实、花朵乃至叶片均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及多种炎症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接骨木莓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逐渐被揭示,其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板栗,又称栗子和毛栗,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不仅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高档干果果品,也属于山珍和无公害森林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我国是全球板栗生产的第一大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裹包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和工业等领域的自动化包装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整齐包裹和封装。裹包机以其包装速度快、包装质量高和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大提升了生产线的包装效率,成为现代工业包装的重要工具。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