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政策法规 > 山东发布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8月13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灾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近期,山东强对流天气增多,粘虫、草地贪夜蛾、玉米锈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大面积流行成灾的威胁增大;检疫性、危险性果树病虫暴发风险增大;灾后蔬菜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各地要加强监测,细化防控技术措施,全力指导灾后病虫害防治。
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加强病虫害特别是迁飞性、流行性、危险性病虫害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全省病虫害监测系统,加密性诱、灯诱等监测网络,适时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分析会商。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加快病虫信息传播,扩大信息覆盖面。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快速扩展蔓延趋势和南方迁入性果蔬重大害虫暴发威胁,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田间调查力度,确保严密监测不遗漏,实行带药侦查,采取点杀点治压控虫源,降低基数。
狠抓重大病虫防控落实
重点抓好粘虫、草地贪夜蛾、玉米南方锈病、东亚飞蝗、南方迁入性果蔬重大害虫等迁飞性、流行性、危险性重大病虫害的防控,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经费、物资、气象、交通、通讯、宣传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和服务保障。进一步落实重大病虫防控“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农业重大病虫防控领导(指挥)机构的作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应对及时,保证各项工作措施扎实有效。
推进宣传指导
加强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植物检疫意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广泛发布病虫信息和防控技术,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开展病虫防治积极性。加强防治技术培训,及时发布病虫防治技术意见,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灾后病虫防控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科学防治和安全用药,严防高温高湿作业生产性中毒和药害事故发生。关键时期开展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技术落实到田。
推行灾后病虫防控关键技术
根据不同作物种植方式及病虫发生规律和动态,科学制定灾后防控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措施。大力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在提高防控效率、效果、效益的同时,统筹兼顾农药减量控害目标任务。玉米重点关注玉米各种叶斑病、玉米锈病、三代粘虫和玉米穗虫,大力推广实施“一防双减”技术。花生重点关注叶斑病、棉铃虫和甜菜叶蛾等,大力推广实施“一控双增”技术。蔬菜结合灾后清沟排水、扶株增抗、改良土壤等田间管理,加强土传病害、细菌性病害的综合防治,落实病毒病预防措施。保护地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注意排涝通风,预防个别病虫害大范围流行。果树重点加强苹果轮纹病、苹果叶斑病、葡萄霜霉病及梨网蝽、叶蝉等病虫防治,采收后注意增强树势,提高抗逆抗病虫能力。南方迁入性果蔬重大害虫重点推广性诱剂、食诱剂、诱虫灯、粘虫板等成虫诱杀技术,有效压低种群数量、减轻幼虫危害。
加强信息调度
严格虫情报告制度,抓好病虫情况周报和重大灾情实时报告,特别是做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的一周两报和首发上报工作。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关键时期,加强值班值守,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好病虫信息上传下达,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掌握防控主动权。
玉米(Zea mays L.)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国家。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