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泉州陪餐制正式施行 保障学生“舌尖安全”
昨日起,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为保障学生“舌尖安全”,《规定》明确要求,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泉州市的学校食堂“陪餐制”执行得如何?是否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出台?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泉州市出台八项措施 保障学生食品安全
“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关系学生生命安全。”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黄世界表示,要建设平安泉州、实现教育强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必须以安全为保障,校园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尤其关键,切实筑牢学校食品安全防线,是维持校园安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为贯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八项措施,包括严格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全面落实用餐陪餐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明厨亮灶”全覆盖、全面提升量化评定等级、确保从业人员“双合格”、大力普及安全健康知识。
我市要求,各学校要实行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责任人制,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制度,规范从业人员操作指引,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同学生一起排队、付款购餐、同区域就餐,并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试餐陪餐制度,学校对试餐陪餐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应及时调查处置,并向家长反馈。
同时,持续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明厨亮灶”率达到的工作目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评定等级(以下简称量化等级)原则上应达到B级以上(含B级),在中、高考等各级政府确定的重大活动期间承担为考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量化等级必须达到A级。学校必须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确保培训率达100%。
校长教师家长 均能进食堂“陪吃”
我市的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食堂安全卫生工作的管理,有的学校此前就有陪餐做法。
“文明用餐,努力光盘!”在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全体行政人员每天轮流到食堂巡查并与学生一起用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班老师也与学生共餐,指导学生做到不挑食、不浪费。学校还邀请家长义工参与到学生用餐的各个环节中。
“这样的做法已实行十几年。”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赖耿丰表示,从2002年创办以来,学校每周召开食堂服务员工例会,组织员工开展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素质和烹调技能、服务水平。学校专门成立膳食委员会,由委员确定三套菜食谱。学校的“华园教育义工团”旗下的协调督导部督查组,不定期组织教育义工进食堂开展督查工作。
自2018年3月19日起,泉州培元中学常态化开展了“校领导午餐会”活动。每天中午12点,校领导都会准时出现在食堂,一边吃午餐一边与学生代表闲聊。“食堂菜样较少,有时偏咸”“学校油炸食品偏多,这样对学生身体健康不好”“建议米饭统一定价一元,让学生自己打饭,并杜绝浪费”……餐饮问题在交谈中反馈出来,学校及时解决学生在“校领导午餐会”上所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问题。
“双随机”联合抽查 推进学校食品安全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发布以来,我市不少学校迅速行动,贯彻落实陪餐制度,进一步扩大了“陪餐制”的覆盖面。在泉州幼师附属幼儿园,邹慧敏园长组织行政人员对陪餐制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从3月25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起正式启动了幼儿陪餐制度。如今,该园每天均有两名行政人员陪同幼儿共进“两点一餐”。陪餐人员在食物烹饪前对厨房卫生状况、食材来源、食品留样、保鲜状况及操作人员规范操作等一一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接下来,该园还将召开学园家委会,就家长陪餐制问题进行研究,确保幼儿食品安全。
泉州外国语学校也在时间召开食堂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成立新一届膳食管理委员会,制定校长陪餐制度。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们一起共同用餐,询问学生用餐意见,召集膳食服务人员及时解决。校长王贵斌表示,学校是最早一批实行“明厨亮灶”工程的学校,食堂情况全天候随时随地可监控,接下来还将坚持做好陪餐工作。
同时,各县(市、区)也积极推进学校食品安全“双随机”联合抽查。近来,晋江市食安办牵头组织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等单位重点对8个完中校开展实地检查,严防严管严控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南安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于本学期初组织11个督导组对175所学校期初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有关部门近日还开展春季学校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
2018年央视“3·15”晚会(以下简称“3·15”)自创办以来,一直是老百姓的消费品质量风向标和日常消费年度重磅普法课,历来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代表性事件,今年也不例外,晚会花了很长的篇幅关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山寨小企业。
日前,A市某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食品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发现个别企业打“擦边球”,存在超许可类别范围生产食品的行为,如甲食品企业生产许可证核准的类别为水产品,但实际生产产品除了龙虾、鱿鱼、醉蟹等水产品外,还有熟制猪爪等肉制品。毋庸置疑,甲企业生产肉制品超过了许可的食品类别范围。
在生活之中,每个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看重的,食品是属于提供营养的物质,不但能够充饥,还能补充人体之中所需的各种元素,如果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植物与蔬菜, 自然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这些标准中检测方法占了大部分,涉及《转基因玉米检测 微流体芯片检测方法》、《进出口食用动物、饲料中杆菌肽的检测方法》、《出口饮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方法 疏水栅格滤膜法》等46项标准。
根据今年起施行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平台应对入网商户开展自查和监测。2月5日,首辆“食品安全检测车”停在月星环球港前,对外卖商户的餐品、一次性外卖餐饮具和送餐箱进行安全抽检,这是由外卖平台与市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公开抽检。对于“问题”商户,采取现场立即下线,随后实验室复核的处置。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