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肉制品中鲜味剂的使用概述
食品鲜味剂是增强食品鲜味的物质,鲜味的体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物质本身能够产生鲜味,且鲜味是主要的呈味方式。另一种是突出和强化食物本身风味,不以本身鲜味为主的呈味方式。无论哪种呈味方式,都是不同物质对味蕾的刺激产生味觉信号,进而传递给大脑产生味觉效果。

产品鲜味的确定首先通过感官品评确认,不同人对于鲜味的判定标准不同,当鲜味超出了可以通过味觉分析的程度,就需要借助具有生物特异性的电子分析仪器来确定,而不能通过分析鲜味物质的含量确认,鲜味与物质总含量并不成线性关系。
鲜味剂从本质上划分,可以分为氨基酸类、核苷酸类、有机酸类、生物水解物等,氨基酸类的有L-谷氨酸钠、L-丙氨酸、甘氨酸、L-天门冬氨酸钠等,其中谷氨酸钠也是我们常说的味精。核苷酸类的典型代表是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钠,二者组合之后便是我们熟知的I+G。有机酸类主要指琥铂酸二钠,生物水解物是由动植物、微生物等分解所得。
以上列举的鲜味剂虽然可以出现在肉制品中,但要注意使用方法。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食品工业中对于谷氨酸钠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另一种是作为调味品使用,两种模式的用途都是增味,用量也基本无限制,因此在使用范围内的产品大多会标注味精。GB2760规定L-丙氨酸、琥珀酸二钠作为增味剂使用时仅能用于调味品,也就是说肉制品使用时可以使用含有上述两种产品的调味料,而不能直接添加,这也造成很多企业在产品使用和标签标注时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不同鲜味剂对鲜味的增味效果不同,或尖锐、或浓厚、或回味、或带入其他风味,鲜味剂的使用一定要根据产品原料和定位来确认。生物水解物是比较火热的鲜味剂之一,水解物的成分多样,组成结构复杂,味道醇厚,对于提升鲜味的整体口感非常有帮助,酵母提取物就是典型代表。酵母提取物是采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用酵母,经过质壁分离后,利用自身水解酶系完全自溶,得到的主要成分为多肽、氨基酸、呈味核苷酸、B族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然后经过去杂、过滤、浓缩而成。酵母提取物对于产品的风味提升具有整体效应,但因价格较高,常与其他物质配合使用。据统计,酵母提取物在我国的需求增长率高于10%,营养又美味的酵母提取物或许有着可观的发展空间。鸡粉是以谷氨酸钠和I+G为基础,通过添加鸡肉成分、生物蛋白水解物等辅料组成,除了提鲜,还具有一定的风味物质,鲜香效果出众,作为肉制品的基础增鲜剂非常合适。
实际上,鲜味效果不仅仅与鲜味物质有关,还与产品的含盐量、配方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咸鲜体系即是咸、鲜两种基本味的相互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二者有一定的定量关系,从而使产品在呈味上达到平衡。据测定,浓度为0.8%-1%左右的食盐溶液是人们感到最适合的咸味,在该浓度下味精的最适添加量为0.38%-0.31%,如果换成其他鲜味物质,添加量也要相应调整。涉及在不同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添加量关系则需要具体分析,香精、水分、蛋白等不同含量对于鲜味展现都有影响。
另外,鲜味物质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的作用,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产生的鲜味效果要大于单一成分的效果,I+G在味精中的比例达到1%左右时,即可使鲜味达到翻倍的作用,所以肉制品中会采用多种增鲜物质。鉴于鸡粉类的调味品已经是鲜味的复合体,再加上成本的制约,肉制品通常采用味精+鸡粉的组合,整体效果是配方之一。当然,还有更多优异的鲜味组合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自动折盒机是一种将平板纸盒自动折叠成成型盒的包装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及日化行业。自动折盒机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折盒操作,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是现代企业包装环节的重要设备。
工业除尘器是一种用于收集和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和颗粒物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及制药等行业。工业除尘器能够有效净化空气,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员工健康,是现代企业环保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
桨叶混合机是一种用于液体、浆料及粉体混合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及日化等行业。桨叶混合机通过高速旋转的桨叶搅拌物料,实现均匀混合,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有机小球藻粉是一种由天然有机小球藻经过干燥和粉碎制成的高营养保健原料。富含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机小球藻粉能够为人体提供全面营养支持,是现代功能食品和健康补充剂的重要成分。
开装封一体机是一种将开箱、装填及封口功能集于一体的自动化包装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及电子产品等行业。开装封一体机能够实现全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为企业生产提供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和多种植物中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能够调节神经兴奋,缓解压力和焦虑,同时在保健品、功能食品及饮料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健康管理的重要成分。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