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吃了泡发两天的木耳 一家三口中毒

    2018-08-10 来源:食品伙伴网
    7岁的雯雯(化名)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的综合ICU里,全身布满了管子,陷入昏迷。为了救她,医护人员已经为她做了4次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更换了4回。

           7岁的雯雯(化名)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滨院区的综合ICU里,全身布满了管子,陷入昏迷。为了救她,医护人员已经为她做了4次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更换了4回。可即便拼尽全力抢救,雯雯依然出现了全身多脏器衰竭,能醒过来的希望非常渺茫。

      引发这一幕中毒悲剧的,竟是一碗泡发了2天的黑木耳。昨天,记者在浙大儿院见到了正在抢救的雯雯。记者了解到,这是浙大儿院综合ICU次收治木耳中毒生命垂危的小患者。

           >>>事件
          吃了凉拌木耳一家三口倒下

      7岁女孩已出现多脏器衰竭

      7月27日中午,雯雯的妈妈做了一盘凉拌木耳,用料是很普通的食用黑木耳,只是木耳已被泡发了两天两夜。

      7月28日,食用过木耳的雯雯和妈妈出现了腹痛拉肚子的症状,一家人来到当地医院就诊。由于5岁的弟弟不爱吃木耳,食用很少,虽有中毒症状,但情况不算太严重。

      7月29日到30日,弟弟在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雯雯和妈妈的情况却急转直下,多项指标出现异常。母女二人黄疸严重,肝功能严重受损。

      7月31日,母女被转送到杭州治疗。傍晚5点,雯雯被送到浙大儿院综合ICU,此时孩子已经意识不清、陷入昏迷,肝功能开始出现衰竭。正常人肝酶的指标小于50U/L,而雯雯的这项指标已经高达4000~5000U/L。从临床表现推断,雯雯可能是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当天,浙江省疾控中心检测雯雯血液样本,发现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证实了医生的诊断。

      从7月31日到8月8日,综合ICU总共为雯雯做了4次血浆置换,每次1500ml新鲜血浆换入雯雯体内,相当于全身换了4遍血,并且做了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然而,雯雯依然出现多脏器衰竭,包括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 脏功能、循环系统5个部分出现衰竭。医学上一般认为,超过4个脏器衰竭的死亡率就接近。

      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会产生细菌

      这种细菌产生的毒素耐热不易破坏

      黑木耳是家家户户再常见不过的餐桌食材,只是因为泡发了两天,为什么会毒倒人?浙大儿院综合ICU主任叶盛告诉记者,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会变质,产生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这种细菌会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关于米酵菌酸致死量,动物实验的数据表明小鼠的致死量约为3毫克每公斤体重。

      “流行病学统计过,米酵菌酸毒素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这是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死亡率的一种毒素之一。”叶盛说,虽然细菌容易被高温破坏杀死,但是它所产生的毒素却停留在人的体内。该毒素具有耐热、蒸煮不易破坏等特点。遗憾的是,这种毒素中毒的患者,目前没有药物治疗,只能对症治疗。

      记者了解到,米酵菌酸毒素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症状。患者一般不发烧,轻者1-3天自行康复,重症者2-4天就会死亡。

      >>>提醒

      三种食物霉变会产生这种剧毒

      这种细菌在26℃左右毒性

      叶盛表示,目前已知有三种常见食物在霉变后会产生椰毒假单胞菌,并由它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首先是臭米面。臭米面是将玉米、高粱、小米等粮食以水浸泡发酵制成,可用以制面条、饺子、烙饼等食品,在我国东北地区常见。臭米面有时可引起中毒,且可能严重,死亡率较高。

      其次是玉米面。玉米面发霉后,会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

      第三是常见的泡发久的黑白木耳、鲜银耳。在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的食物就是新鲜银耳,达4%~8%。从黑木耳中毒患者的经历来看,木耳一般都泡发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败变质。其次,这种细菌最喜欢37℃左右的气温,在26℃左右毒性,因此常发生在5-8月。

      干木耳现吃现泡

      不要吃发黏的鲜木耳

      记者了解到,曾经有研究表明,干银耳、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毒素,这是因为晾晒过程中紫外线可破坏毒素,这也是为什么椰毒假单胞菌容易污染鲜银耳但中毒事件并不多的原因。据此估计,干制黑木耳本身含有毒素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是泡发时间过长,细菌繁殖产毒。

      叶盛建议,市民要慎重吃鲜银耳。平日在泡发木耳时,应当勤换水,尤其在夏季要避免出现浑浊、发黏和异味。

      干木耳现吃现泡,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一定要果断扔掉!

      鲜木耳如果出现比如发黏、流水、有异味等也一定不能再吃。

      如果感觉不适,应尽快向医疗机构求助或自行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

    相关阅读
    冻干机:解锁宠物食品市场新机遇的关键装备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2025-11-07
    食品机械赋能潼关县肉夹馍产业高质量发展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2025-11-07
    AI上食品生产线,不止是“聪明”那么简单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11-07
    小龙虾外卖要立规矩,食品机械如何接招?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2025-11-07
    甘肃冻分割鸡肉首入阿塞拜疆,食品机械功不可没

    近日,一则喜讯从甘肃传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检疫合格,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27吨冻分割鸡肉顺利发往阿塞拜疆,实现了甘肃省冻分割鸡肉对阿塞拜疆市场的首次出口,这也是甘肃畜禽肉类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一项重要成果。而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食品机械设备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2025-11-07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对食品企业的警醒

    近期,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围绕预制菜的争论甚嚣尘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场关于菜品定义的口水战,实则反映出食品行业几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内容。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