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海南白沙:葡萄园里的“脱贫果”熟了
7月初以来,位于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地质村的葡萄扶贫产业种植基地迎来了首轮收获期,不少游客纷纷前来体验采摘品尝的乐趣。
今天上午,记者走进果园,只见一串串紫玛瑙似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实饱满透亮,水润诱人。“这里的无核葡萄很香甜,我们挺喜欢吃。”外地游客李翰带着家人及朋友一边忙着采摘品尝,一边还不忘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分享喜悦。
据邦溪镇镇长符伯志介绍,自2017年初以来,为帮扶地质村117户贫困户实现增收,邦溪镇因地制宜采取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着力引导发展葡萄种植产业,面积为100余亩。同时,葡萄园试水开展生态休闲农业模式,安排游客入园自采自摘,丰富了体验性和趣味性,也切实增加了农户的收益。
“还是现场采摘的葡萄味道鲜!刚好是暑假,我们还能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田园生活,感觉挺好的。”来自白沙龙江农场的游客黄女士笑着说。
看着枝头累累硕果,正在葡萄园里忙碌的贫困户陈桂花心里乐开了花,她说:“在这里打工,每个月能领到2400元的工资,到了年底还能有分红。”据悉,现有13户贫困户长期在葡萄扶贫基地务工,此外还有数十户贫困户兼职打零工。
“现在入园采摘葡萄的价格是7.5元/公斤,有时游客就能采摘近100公斤,采摘期还有好几个月,看起来效益挺不错。”地质村党支部书记符文伟介绍,预计今年国庆期间,葡萄园将进入丰产期,欢迎更多的游客过来游玩采摘。此外,为了保障葡萄的销路,白沙各级扶贫部门还将及时对接企业前来收购。据估测,葡萄扶贫基地年亩产葡萄约1000公斤,年产量可达10万斤,以现在的市场行情,预计年产值可超200万元。
据悉,下一步,葡萄扶贫基地还计划酿造葡萄酒,尝试多方位发展,打造园区葡萄产业链,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共同奔向美好新生活。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L.),葡萄科藤本植物,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原产于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可用作生食、制葡萄干或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其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果实可以用来防止血栓形成。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