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东北玉米大豆购销“冰火两重天” 有一现象值得警惕

    2018-02-28 来源:粮油市场报
    春节前是东北秋粮销售旺季,玉米价格高位运行,购销两旺,而大豆低价徘徊,“旺季难旺”。玉米、大豆购销“冰火两重天”,或将导致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反弹,这个现象值得警惕。

      春节前是东北秋粮销售旺季,玉米价格高位运行,购销两旺,而大豆低价徘徊,“旺季难旺”。玉米、大豆购销“冰火两重天”,或将导致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反弹,这个现象值得警惕。

      临近年关的时候,正是东北秋粮销售旺季,玉米价格高位运行,购销两旺,而大豆低价徘徊,“旺季难旺”。同为实行市场化收储制度改革的农产品,玉米、大豆购销缘何冰火两重天?

    玉米“购销两旺”

      不久前,在黑龙江省北安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院内,不时有送玉米的车辆,过磅、化验、卸货一条龙。

      前来卖玉米的北安市二井镇种植大户李强利说,与2016年相比,现在的玉米市场行情好多了,价格每斤涨了将近0.2元,并且送来就能卖,不用排队。

      2016年,国家将东北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在经历了年价格下滑阵痛后,目前玉米市场表现让农民感到惊喜,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2017年初,潮粮(指水分30%的粮食)每斤卖0.4元,现在能卖0.6元。”黑龙江省孙吴县沿江乡玉米种植户刘志亮说。

      北安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国泉说,现在潮粮价格每斤0.63元,比去年同期高出20%~30%,目前公司已收购45万吨潮粮,10万吨干粮。“我们预计收购90万吨,但现在农民手中粮不多了。”北安市商务粮食局局长梁安、孙吴县发改局副局长王秀彬等干部说,上个收购季玉米价格低,2017至2018年收购季,玉米市场购销顺畅,目前多数农户已无玉米可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截至1月31日,黑龙江省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收购663亿斤左右。

      据李国泉介绍,玉米市场活跃,一方面由于全国玉米供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市场收购主体增加,东北玉米就地加工能力提高。   

    大豆市场“旺季不旺”

      孙吴县新兴农机现代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1万亩大豆,还没找到销路。

      北安市东胜乡东安村大豆种植户刘成江去年种了200多亩大豆,目前,收获的大豆还堆在院子里,他说:“以前收大豆的经纪人进村吆喝,现在都没有了,全村的大豆几乎都没卖呢。”2017年国家将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与玉米市场不同,大豆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旺季来临,购销依旧清淡。

      为了稳住大豆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中央直属企业入市。2017年10月10日起,中储粮北安直属库发布通知以1.90元/斤的价格收购大豆。该直属库副主任徐彦春说,入市以来,门前经常停满卖豆车辆。同年12月17日,7万吨的收购指标任务已完成,暂停收购。

      黑河市是大豆主产区,2017年大豆产量197.89万吨,在其境内国储收购点只有北安、嫩江两个点,指标有限。北安市大豆收购商胡小雷说,为了卖豆,在粮库外排长队十分正常。

      一些大豆经销商和基层干部表示,国储收购价格虽高,但收购量十分有限,拉高了农民对大豆价格的心理预期。黑龙江省逊克奇克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关金忠说,前期挂出1.75元/斤的大豆收购价,农民不认可,只收了4800多吨。

      1月4日,黑龙江省粮食局印发《关于积极开展大豆市场化购销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由于农户储粮能力弱,目前省内部分大豆产区的种植农户面临购销困难。

    警惕玉米种植面积反弹

      近两年,黑龙江省大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近3000万亩,2017年该省玉米种植面积减少至8160万亩。

      刘成江算了一笔账:一公顷大豆,土地流转费6000元,种子、化肥、机耕等2000多元,一公顷产量4200斤,现在的价格每斤1.7元,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2601.9元/公顷,算下来每公顷纯效益不到2000元。而每公顷玉米种植成本9000元,产量2万斤,价格每斤0.58元,生产者补贴标准2001.9元/公顷,每公顷纯利润4600元。现在大豆有价无市,刘成江计划今年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一些基层干部、专家表示,玉米、大豆购销“冰火两重天”,或将导致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反弹,这个现象值得警惕。

    相关阅读
    银发食品进入 “精准功能” 时代:磷脂酰丝氨酸(PS)破解认知健康痛点,打开百亿市场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2025-09-26
    噬菌体之力,解锁食品保鲜的无限可能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09-26
    IFT FIRST 观察 | 五大关键趋势,重塑食品研发与配料创新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2025-09-26
    甘薯淀粉:食品保健新“薯”光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9-26
    从 “脑黄金” 到绿色生产:DHA 藻油的功效与食品应用开发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2025-09-26
    柑橘里的“黄金成分”:PMFs的食品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