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餐饮业烟火小店受青睐
餐饮行业是市井烟火气最直观的载体。街头巷尾,一批批“特色门面”“宝藏小店”被往来食客发掘、光顾,那里暗藏着城市的美食密码。不少人为了一桌饭、一道菜奔赴一座城,“味蕾游”渐成趋势。在食客的心中,好味道是什么样?近日,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在北京发布,119座城市及地区的2797家餐厅上榜。借由这份用户“吃”出来的餐厅榜单,我们不妨跟随大众探寻美食的脚步,去看看“味蕾”之变。
足迹更广,发现更多美食目的地
广东清远,距离市中心50多公里处,有一家“翔仔农家菜·新鲜无花果浸鸡”店,是典型的农家菜餐厅,每天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餐厅凌老板介绍,自家走地鸡用的是清远鸡1号苗,养在5公里外的村子里,由73岁的老父亲照料。餐厅一直坚持“鸡要现抓鱼要现捞”的地道吃法,为全国食客还原老广味道。
江苏盐城,一家20年的老店米肠汤饭,用一碗每日现熬12小时的猪骨浓汤,勾住了食客的味蕾。“2004年,盐城陆续有韩企入驻,我们带着朝鲜族传统手艺过来创业。”餐厅张老板介绍,如今,盐城发展迅速,还成了“味蕾游”宝藏目的地,“很多游客就是奔着盐城正宗韩式料理来的。”
美食,不仅是果腹的菜肴,也是彰显各地风物特色、人文底蕴的城市名片。上述两家餐厅今年登上了“必吃榜”,这也是广东清远、江苏盐城两座城市第一次亮相该榜单。走过8个年头,2024年“必吃榜”发榜城市数量首次破百,达到119座,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广州成为上榜餐厅数位居前五的城市。
跟随大众探寻美食的脚步,今年榜单“发现感”较往年显著提升——新增58座城市,其中近半数为“味蕾游”热门城市,覆盖更多周边区县地区。一批既坚守餐饮初心、极具本地特色,又能彰显城市文化的美食商户上榜。
他们当中,有开在成都青城山风景区的农家土菜馆,一道“土砂锅腊排”将当地风味展现无遗;也有“坐拥‘八国厨师’,涵盖近20国口味”的义乌餐厅,与当地“世界超市”的特点相呼应。
“城市登上‘必吃榜’的标准没有变化,但过去这一年,更多人出行,更多用户愿意留下点评,这让更多城市进入‘必吃榜’的视野。”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说。
据介绍,2023年大众点评用户评价规模增长超200%,也让榜单走到了更多美食目的地,此外,“必吃榜”异地用户占比达到42%。景德镇的瓷泥煨鸡、延边的参鸡汤、襄阳的黄酒配牛肉面……随着异地游、周边游等各式旅游热度攀升,加上消费者在观光之外更加注重美食与体验,一张更为丰富多彩的美食榜单正在生成。
触角更深,“宝藏小店”获好评
粽子热气腾腾地出锅,门外挤满了排队的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位于深圳蛇口市场门口的嘉华小吃店,店面不大,但人气很旺。“所有粽子店内现包,高峰期4个粽子工从早到晚忙不停,一天卖出好几千个。”店主叶向家说。凭借父辈传授的裹粽手艺,叶向家从推车摆摊开始,将嘉华小吃店做成一家20年老店,如今又登上了“必吃榜”。
城市另一头,位于深圳龙华区的昌记隆江猪脚饭店内,黄老板正忙着为客人切制烧腊和猪脚。一家三四十平方米的街边小店,日日用分量十足的地道潮汕猪脚饭抚慰城市打拼者的心。“一份20元,从未涨过价。生意也没想过要做大,就想认真把这家店做好,照顾好每位食客。”黄老板说。
今年,更多街头巷尾烟火气十足的“宝藏小店”出现在必吃榜上。2797家上榜商户中,近半数为城市特色商户,约1300家地道小馆成为本地人推荐、外地人“种草”的美食之选;小吃商户超过500家,体现着城市餐饮消费的多元与包容。
“过去一年,用户更多用‘地道风味’‘锅气十足’称赞餐厅口味,也会用‘价格不过百’‘食材新鲜’来评价就餐体验。”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张雪娇说。
不过,在以前,一些小店因为经营面积小,即使饭菜好吃,也可能受服务或环境的影响而难以脱颖而出。但随着用户更多光临这些小店,平台积累的评价数据随之增长,越来越多烟火小店被“看见”。坚持每日现做豆花的重庆龚大娃豆花面,上海“酒楼水平”的粤菜小档匠心小厨,凌晨3点开始忙活的武汉老通城豆皮大王……小店也有大舞台。
据介绍,今年“必吃榜”餐厅中,70%的商户人均消费不超过百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超5.2万亿元,同比上升20.4%。“整个餐饮大盘在持续增长,而随着餐饮消费频次提高,部分人群也会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餐厅。”张雪娇说。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了《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规模为46895亿元,同比增长18.6%,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餐饮人如何走出困境,迎来春天?有关专家近日从“提升线上营收”“强化抗风险能力”等维度入手分享经验和策略,助力餐饮人打赢抗疫战,化危机为转机。
在宠物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宠物食品市场正迎来消费升级浪潮。从6家宠物食品、用品上市公司中5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4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到盒马鲜生创始人打造“派特鲜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伊利“依宝”入驻电商平台,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折射出宠物食品市场的旺盛活力。其中,冻干宠物食品凭借“天然营养”的核心优势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核心装备的冻干机,正成为撬动这一细分市场的关键力量,为食品机械企业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潼关肉夹馍,作为陕西美食的杰出代表,凭借“饼子千层酥脆、焦黄掉渣,卤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独特风味,历经近1400年传承,早已深入人心。在当今时代,潼关县肉夹馍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高达100亿元,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潼关县从战略高度将肉夹馍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纳入全县7条重点产业链,坚持标准化、科技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其中,食品机械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算法与实验室中走出,进入钢铁与蒸汽交错的工业现场。在食品机械制造领域,这场智能化浪潮悄然改变了我们对生产线的认知:它不再只是传送带和机械臂的堆叠,而是一个拥有“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动态系统。
2025年7月20日,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批准《餐饮外卖即食小龙虾质量规范》团体标准立项 。这则消息看似聚焦于一道“夏日人气菜”,实则折射出我国餐饮外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层趋势。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