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专家原创 > 桦树茸——来自寒带的保健馈赠
桦树茸简介
桦树茸又称桦褐孔菌 (Inonotus obliquus),属真菌门,是一种寄生于白桦、银桦或赤杨树上的真菌,主要分布于寒带地区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北美、波兰、日本北海道、朝鲜、我国吉林长白山和大兴安岭这一维度范围的地区。
寒带地区的民间,如俄罗斯和波兰,桦树茸被广泛食用用来防治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及胃病和食道类疾病。寒带地区物资匮乏,所以对具有药用价值的作物进行研究十分有价值。
桦树茸的功效成分及保健作用
桦树茸中主要有效成分
(1)多糖类
除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外,桦树茸水提多糖中最重要的成分为桦褐孔菌粗多糖。桦褐孔菌粗多糖的干品呈淡咖啡色,无味道,易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
(2)黑色素
研究表明,天然桦树茸中的可提取黑色素。通过对其理化性质以及结构的分析,与人工培育出的桦树茸中黑色素的不同:天然桦树茸中的黑色素是儿茶酚,是桦树茸中高分子量的酚类的色素。
(3)木质素
桦树茸中的木质素为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量的有抑制HIV蛋白酶活性的木质素衍生物,与单纯木质素分子有所区别。
(4)醇类及其他
波兰学者Ludwiezak等首次从桦树茸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呈白色针状结晶的不饱和二醇化合物,把这一新发现的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醇。此外,常规发挥药理作用的皂苷类物质等也在桦树茸中被发现。
桦树茸中主要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
(1)抗肿瘤作用
桦树茸提取液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生长作用。曾有研究表明,桦树茸提取物对胃癌及多种癌症的肿瘤细胞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另外,对于相同癌肿的不同癌细胞,桦树茸提取物也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可以说其抗肿瘤效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2)降血糖作用
桦树茸菌丝和菌核中的桦褐孔茵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可使小白鼠体内的糖降低,通过对小白鼠注射菌丝之后对控制血糖时间可以维持在3到48小时。因目前仅仅只做了动物实验还未开展人体实验,故上述降糖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抗衰老增强免疫力
国外研究者发现桦褐孔菌的提取物可以提高受试者的基因保护功能和机体的抗氧化功能,研究其机理,可能是桦褐孔菌的提取物可以促进血液脂类的过氧化物代谢从而使血清蛋白恢复正常水平。我国的研究学者也等报道采自长白山的桦褐孔菌提取物对多种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活性,可增强淋巴细胞活性和免疫功能,延长细胞寿命。
(4)抗艾滋病病毒
美国学者发现通过对桦褐孔菌进行提取发现其中的一种成分对艾滋病的病毒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刺激体内淋巴细胞的增长,通过阻止艾滋病细菌的感染来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增殖。
桦树茸虽然分布范围比较集中于寒带,虽然在我国的资源也很丰富,但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等国家,我国无论是起步还是细致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寒带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及地理环境,必定会孕育出不一样的功能性作物,值得后辈们深入探索,期待它的产业化运用,为我们的健康增加助力。
作者简介:
Alice L,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食品从业十余年,曾供职于国内知名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现今从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工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接骨木莓(Elderberry)以其深紫色的浆果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病毒素”与“西方板蓝根”。这种源自忍冬科接骨木属的植物,其果实、花朵乃至叶片均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及多种炎症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接骨木莓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逐渐被揭示,其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板栗,又称栗子和毛栗,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不仅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高档干果果品,也属于山珍和无公害森林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我国是全球板栗生产的第一大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裹包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和工业等领域的自动化包装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整齐包裹和封装。裹包机以其包装速度快、包装质量高和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大提升了生产线的包装效率,成为现代工业包装的重要工具。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