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热点资讯 > 黄曲霉毒素严格控制 加工花生油质量安全有保障
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油”是我们日常烹饪中不可少的辅料之一。花生油作为食用油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市场欢迎。但花生油加工的原料——花生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而给花生油食用带来安全隐患。日前,中国粮油学会立项了《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目前,该团标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1年9月15日之前截止。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消费饮食结构的调整,对食用油的需求不断释放,食用油行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销量增长明显。201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量达到3440万吨,同比上期增长1.86%。而2019年行业消费量3548万吨,预计未来行业市场规模还将稳步增长。
从消费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葵花子油、芝麻油、核桃油等等。大豆油是居民消费非常多的植物油,但随着人们追求健康消费的意识增强,菜籽油、棕榈油和花生油等健康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比重增加。其中,花生油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并且脂肪酸组成比例适宜,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健康食用油。
顾名思义,花生油主要以花生为主要原料经过压榨等工艺加工而成,但花生油加工的原料——花生很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致癌性非常强的化学物质之一,长期低剂量摄入黄曲霉毒素B1将增加患癌的几率。对此,我国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定值为20μg/kg。
即便如此,但近年来,国家对花生油抽检和监督检测中,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依然被检出,部分批次还出现不合格现象。因此,控制黄曲霉毒素在终端产品中的残留量刻不容缓。日前,中国粮油学会立项了《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目前,该团标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1年9月15日之前截止。
据了解,《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明确规定了花生油加工过程中原料验收、储存、加工等环节中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在花生油产品加工过程中,应根据原料的品质选取合适的加工工艺,采取花生仁色选、谱选、脱红衣、碱炼、吸附脱色等方法中的一种或组合,来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
例如花生油选择可以借助风力,利用花生物料与杂质之间悬浮速度的差别,清除轻的杂质和灰尘和/或石子和土块等较重的杂质。之后,再根据黄曲霉毒素的荧光特性,通过光谱技术,筛选并去除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原料,从而保证花生油的原料水分、杂质、霉变率、新鲜度能有效控制,避免后续花生油加工滋生黄曲霉毒素。
总的来说,《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后续正式实施,不但促使花生油加工生产者运用技术手段、规范管理控制黄曲霉毒素在终端产品上的残留,确保成品有品质安全,而且还能够为国家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确保群众“舌尖上花生油安全”。
当前正值地方花生陆续进入收获季,连日来,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扯花生、摘花生、晒花生。也有民众将收获的花生送到就近的花生油加工厂进行压榨,各地的油厂或将迎来了榨油高峰期。榨油机等花生油加工设备将大展拳脚,在提升榨油效率和油品方面发挥用武之地。
螺旋输送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连续输送设备。螺旋输送机利用旋转的螺旋叶片推动物料沿着固定的槽体进行输送,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和运行平稳等特点。凭借这些优势,螺旋输送机在粮食、建材、化工、环保等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沙棘果粉固体饮料是一种以沙棘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功能性饮品粉末。沙棘果粉固体饮料富含天然维生素C、类黄酮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是现代健康饮食中受欢迎的产品。
代餐奶昔是一种以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营养饮品。代餐奶昔能够提供日常所需的均衡营养,同时满足快速膳食替代需求,是现代健康管理和减重人群常选的营养方案。
益生菌酵素粉是一种融合了益生菌与多种酶制剂的复合营养粉。益生菌酵素粉能够为肠道提供活性益生菌,同时通过酶的作用改善食物消化吸收,是现代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重要原料。
小分子复合肽是由多种优质蛋白质通过酶解技术制成的低分子量活性肽产品。小分子复合肽具有分子量小、易吸收的特点,可为人体提供高效的氨基酸补充,成为现代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重要原料。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