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玉米须的逆袭,站在健康风口上的植物基
1、玉米须:一直被丢弃,很少被重视
玉米须(stigmamaydis)是禾本科作物玉米(ZeamaysL)的干燥花柱和柱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一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常用药材品种之一,具有利水消肿,降压功效。用于治疗肾炎性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高血压等病症。
目前在临床上积累了许多有关玉米须的临床经验,它能利尿、泄热、平肝、利胆。它不仅可作单味药煎服,也可与其它中草药配伍后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米须有显著的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等功效。近年来,临床上用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症。20世纪20年代起,基于玉米须的临床作用,国内外学者便对其化学成分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玉米须中含有植物甾醇、多糖、生物碱、黄酮、隐黄素等多种成分。美国FDA将玉米须的乙醇提取物列为ESO和GRAS食品添加剂类物质,日本、韩国、印度和欧洲也将其列为常用草药。
02、玉米须到底有哪些神奇成分?
据研究文献表明,玉米须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0.05%,还含隐黄素、维生素C、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此外,还含大量硝酸钾,a-生育醌。
黄酮类:玉米须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总量随品种的不同差异较大,含量从不足0.1%至3%以上。国内外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多,已从玉米须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约有29种,已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酮碳苷类化合物,且多数有相同的母核-木犀草素,其他的已分离得到的黄酮苷元有柯伊利素(chrysoeriol),芹菜素,刺芒柄花素等,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甾醇类:日本学者突永一枝在Manchurian品种的玉米须乙 醚抽提物中发现有植物甾醇,同时有研究发现,玉米须中的甾醇在玉米须的乙 醚抽提物为2.43%,其中的27.02%为甾醇,游离甾醇和可酯化甾醇大约各占一半,与玉米油中分离出的谷甾醇可能是有区别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离和鉴定了玉米须中挥发油以豆甾-5-烯-3-醇,β-谷甾醇、豆甾-7-烯-3-醇为主成分。
单糖和多糖类:日本学者突永一枝选用Manchurian品种的玉米须为原料,对其糖类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糖类成分主要为半乳聚糖、戊聚糖和葡萄糖,戊聚糖主要成分为木聚糖。制备方法、玉米种类等因素不仅影响到玉米须多糖提取率,而且对玉米须多糖的组成也有一定影响,综合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组成玉米须多糖的单糖的种类有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果糖和来苏糖,其中葡萄糖和半乳糖可能含量较高。
氨基酸:有学者通过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玉米须中所含的氨基酸及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须含有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13.3%,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7种,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1/3。
另有文献报道玉米须中含硝酸钾、油腊、挥发油、生物碱、皂甙、葡糖苷、单宁、苦糖甙、矿物质、褐色染料、多糖、谷甾醇、豆措醇、苹果酸、枸椽酸及一些脂溶性维生素K3、维生素E等多种成分。但报道实验方法不详。综上看出,玉米须(花丝)化学成分方面以多糖研究较为系统,其它成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03、玉米须:其貌不扬,却功能出众
玉米须多糖的降血糖功能:
报道显示玉米须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值,提高肝糖原含量,减缓小鼠体质量降低(体质量减轻是糖尿病患常伴有并发症)。研究发现高剂量摄入玉米须多糖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和增加高血糖小鼠体内肝糖原含量,但对小鼠免疫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表明玉米须多糖具有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升血糖作用。玉米须多糖对高血糖小鼠的降糖作用,可能是通过合成肝糖原来调节血糖代谢,或可能与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有关。
玉米须黄酮类物质对心血管方面的功能:
通过对近年关于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的文献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是玉米须中主要的活性部位之一,但对其药效学的研究的报道甚少。已知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药效物质,其在心血管方面的生物活性尤为突出。尤其是在防治高血脂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有重要作用,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荞麦总黄酮、沙棘黄酮、银杏叶黄酮均能抑制高脂血症动物TC、TG的升高,对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玉米须水提物的利尿和抗尿路结石作用:
玉米须水提取物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作用较弱,但效果较速尿持久,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对肾 脏 作用很弱。有学者研究了玉米须水提取物对大鼠肾小球功能和尿钾排泄量的影响,清醒大鼠(荷水量为2.5ml/100g体重)给药量在500mg/kg.体重时,玉米须水提取物有利尿作用;给药量在350~500mg/kg时,有增大尿钾排泄量作用;清醒大鼠(荷水量为5mL,100g体重)给药量在500mg/kg体重时,有增大尿钾捧泄量作用,但是肾小球过滤负荷下降,不影响近端小管的吸收。玉米须水提取物能抑制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小鼠肾 脏 草酸钙结晶的形成。还有报道玉米须提取液可以溶肾结石,仅对碳酸盐类结石有效,而对草酸盐类结石无效。
玉米须的中药功能特性:
《岭南采药录》中有记载,玉米须和猪肉煎汤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现代实用中药》中说玉米须:为利尿药,对肾 脏 病、浮性疾病、糖尿病等有效,又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炎性黄疸等症的有效药材。据叶桔泉教授的《食物中药与偏方》中介绍,玉米须有降低血糖作用,方法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玉米须水煎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还能抑制蛋白质排泄,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水肿的症状,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生活中还有用玉米须炖乌龟或用玉米须炖蚌肉等多种方法治疗或缓解疾病。
04、玉米须:FDA认可的GRAS原料
玉米须被美国FDA确认为安全、无毒的物质,且玉米须提取物所制药品也确认为非处方药。
有研究对玉米须进行超微粉碎加工后,运用湿法制粒进行压片,此外还对玉米须超微粉咀嚼片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制备出的玉米须超微粉咀嚼片对II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国外有研究表明玉米须具有抑制或清除尿酸的活性成分,特开发为针对改善痛风类的产品。
另外,玉米须中含有多糖、黄酮、有机酸、氨基酸等多种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成分,可以将玉米须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匀提取,然后将其提取液浓缩澄清后过滤灭菌的玉米须水提取物饮料;还可以将玉米须煎浓汁,并加入糖液,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发酵液进行口感调配后进行灭菌可制得玉米须发酵饮料。除此以外,以玉米须提取物为原料还可以生产糕点、果酱、果酒、果脯、糖以及茶等,这些产品均保留了玉米须的预防、保健及食疗的功能。
作者:Martin Yu
Martin Yu,食品科技工作者、营养师,长期负责特殊食品研发工作,主要方向为:FSMP、益生菌、特膳食品。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