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加快新鲜零食相关标准实施步伐 推动行业有标可依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营养,新鲜化一定是未来食品行业的主流标签和风向标。如今有企业在“新鲜零食”领域强势发声,抢“鲜”占领消费者市场。为了更好地促进新鲜零食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近日,《新鲜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已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10月21日前截止。
在零食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当下,企业开始发力“新鲜零食”领域。日前,休闲食品企业召开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启动全新的“新鲜零食”战略后,据说,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新鲜零食主要在原料优鲜、技术保鲜、包装锁鲜、产销争鲜、配送领鲜五大标准,但是新鲜零食行业还未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约束,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
据悉,由上海市食品学会提出并归口的《新鲜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要求,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现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各相关单位代表及专家审阅标准文本,对本标准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于2020年10月21日前截止。
据知情人士介绍,《新鲜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是由上海市食品学会提出并归口,而起草单位有9家,具体包括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海天弩食品有限公司、杭州临安杭之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三杨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茂兴食品有限公司、南京红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立兴食品有限公司。
一般来说,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出入车间不注意全身消毒,使用未经洗净、消毒或者清洗消毒的直接与食品接触的加工设备,或者设施、设备未按规定定期维护、清洗等直接对产品造成污染,进而造成菌落总数超标。因此从该团标中笔者了解到,《新鲜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主要是从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以及包装和贮运等8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
其中,在技术要求方面,《新鲜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又从原料、工艺、感官指标、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致病菌限量、农兽药残留限量等10各方面进行细分要求,确保新鲜零食生产加工品质。在原料要求中,其中明确指出无特定采收季节的农产品原料、畜禽产品及水产品原料,使用期限不应超过其保质期的2/3。
通常好的新鲜零食生产工艺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在生产工艺中,《新鲜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有3个方面要求,包括根据产品特点合理选择工艺,宜采用减少营养成分流失的工艺,比如冷冻干燥、真空低温油炸、烘烤、烘焙等工艺;宜根据特性选择增加脱氧剂、气调保鲜等工艺以及根据产品特点合理选择包装工艺。
另外,为了确保营养成分要求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该团标明确要求,营养成分要求可依据产品特性,使用一种或几种营养强化剂,添加的营养强化剂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14880的要求。食品添加剂应减少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代替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并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及有关规定。
最后,新鲜零食的包装和贮运环节也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新鲜零食要经过搬运、装卸、运输和储藏、销售等多个环节,其包装包装应阻隔性优良,有利于保证产品在保质期内无变质、腐败,保持产品新鲜口感,并对产品形态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需冷藏或冷冻的产品,应当使用冷藏、冷冻等制冷设备设施,并保持有效运行,确保产品新鲜品质。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食品包装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环保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纸质包装因其可再生、易降解的特性,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三高”人群和“糖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人“谈糖色变”,把爱喝的可乐都换成了无糖可乐。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也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疾病高发的背景下,寻找安全、有效的糖替代品已成为食品工业研究的重要方向。
山茶,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名优植物,其不同部位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山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食物,而酸面包(sourdough bread)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面包以其独特的酸香风味和健康益处,逐渐成为全球烘焙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者的宠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
猴头菇,作为一种著名的食药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著称,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健康功效备受青睐,而猴头菇菌丝体,作为猴头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健康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益关注,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渐受到限制,可食膜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可食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