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人工
    客服
  • 官方
    微信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冬枣迎来销售旺季 两方面发力解难题助抢“鲜”机

    2020-09-24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时近初秋,一颗颗泛红、饱满的冬枣挂满枝桠,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枣香,令人垂涎三尺。时下正值冬枣采摘季节,加上“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冬枣迎来一波销售旺季。

      时近初秋,一颗颗泛红、饱满的冬枣挂满枝桠,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枣香,令人垂涎三尺。时下正值冬枣采摘季节,加上“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冬枣迎来一波销售旺季。近年来,随着各地区冬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冬枣也成为带领枣农走上致富路的好产业。
     
      冬枣又名冰糖枣、冻枣等,其营养丰富、皮薄、肉质细嫩、汁多无渣、口感脆爽、甘甜清香等特点近年来十分受到市场的欢迎。为此,越来越多地方意识到冬枣市场发展潜力,大力发展冬枣产业。而今小冬枣已成为地方种植户脱贫增收的“致富果”“黄金果”,成长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果”,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
     
      据了解,在冬枣产业发展非常快的安仁镇,目前有年收入在30万元至50万元的冬枣种植大户超过350户,50万元至100万元的种植大户18户,10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4户,2019年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还有滨州市沾化区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6亿斤。据说,该地冬枣产业产值连续10年突破30亿元,带动冬枣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超过8000元。
     
      尽管冬枣已成为地方枣农的“摇钱树”,但是冬枣十分“娇气”,采摘后在常温条件下保鲜期很短,且易色变和腐坏变质,同时冬枣还很容易开裂,甚至很多果子还没开始采摘就裂果,而开裂的冬枣保鲜期非常短,外运困难等,这些情况一直是冬枣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枣农增收。那么,该如何清扫冬枣产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呢?
     
      从贮藏来看,冬枣种植地可加快保鲜贮藏基础设施建设,如冷库、冷藏保鲜库、气调保鲜库等,从冬枣源头把好新鲜品质关,既延长了冬枣的保鲜期,也防止冬枣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波动,拉长冬枣销售期,稳定和增加枣农的收入。据了解,某地建成大中型冬枣保鲜贮藏冷库20多座。还有一地积极筹建千吨气调保鲜库,冬枣保鲜期可达四个月以上。
     
      从运输来看,冬枣稍不新鲜,风味口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冬枣在贮运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保鲜、保脆是果商要面对的问题。目前,不少电商巨头纷纷进军冬枣产业,并借助自身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优势,通过专业的冷藏车等冷链物流装备为冬枣丰收保驾护航,把新鲜、优质的冬枣销往全国,助推冬枣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冬枣贮运也可以通过保鲜箱+冷藏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冬枣的新鲜品质。据悉,某地果商采用负离子抗菌耐潮保鲜纸箱与冷藏车相结合的贮运方式,既解决单一冷藏车运输成本高、耗能高以及冷藏保鲜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又使冬枣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
     
      有句话说的好,“一日食三枣,终生不见老”。在大健康产业的驱动下,冬枣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保鲜贮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冷链运输也将继续护力冬枣贮藏、运输新鲜和品质,促进冬枣产业快速发展,助其持续成为地方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贫困群众脱贫的支柱产业。

    相关阅读
    ​规模再创历史新高!HNC健康营养展载誉收官,驱动大健康产业升级新浪潮

    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2025亚洲天然及营养保健品展”(简称HNC健康营养展)已于2025年6月24至2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行。

    2025-07-25
    安井食品:控股子公司洪湖安井新增农产品加工等业务

    安井食品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洪湖安井食品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对其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

    2025-07-25
    “可乐+冰红茶”成为饮料品牌们寻求创新的新风向

    夏日已至,“可乐+冰红茶”成为饮料品牌们寻求创新的新风向

    2025-07-25
    雀巢上半年有机增长率2.9%

    雀巢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有机增长率(OG)达到2.9%

    2025-07-25
    伊利发布《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伊利发布《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25-07-25
    上半年福建省啤酒出口规模居全国第 一

    据福州海关统计,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出口啤酒5.9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8.7%,出口值位列全国第 一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