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是杜仲科单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第三世纪孑遗植物,其皮、叶、雄花等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杜仲叶为每年夏秋两季杜仲树枝繁叶茂时采摘,经干燥后所得。
研究表明,杜仲叶与杜仲树皮活性成分基本一致,药理作用基本相同。相较于杜仲皮,杜仲叶具有来源丰富、再生循环能力强、不会造成资源破坏等优点。
杜仲叶含有黄酮类、绿原酸、环烯醚萜类、多糖类、多酚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调节血脂、防治骨质疏松、降血糖、镇静安神、抗疲劳等作用,在食品、医药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在我国杜仲叶不能作为普通食品流通。2002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杜仲叶列入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而未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我国《食品安全法》第50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2013年,国家质检局发文"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含杜仲茶)"食品批号延长至2014年4月。2018年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卫办食品函〔2018〕278号文中,征求拟将杜仲叶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的意见。
2019年11月,国卫食品函〔2019〕311号文:"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将对......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研究论证将上述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的可行性"。此举意味着杜仲叶开始了"局部食品之路",其长期食品之路依然有待国家的进一步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
杜仲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杜仲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可得到10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槲皮素、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和异槲皮苷等。不同地区杜仲叶黄酮含量差异性显著,杜仲叶干燥处理方式和采收时间对杜仲叶总黄酮含量也有影响。
绿原酸为杜仲叶的有效成分之一,含量为1%~5%。杜仲叶采收期、杜仲树龄、干燥方法、储存时间以及地域对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有较大影响。
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含量可达5.07mg/g。杜仲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京尼平、桃叶珊瑚苷等,此外,有学者还从杜仲叶中分离出交让木苷、鸡屎藤苷甲酯、马钱素、8-表马钱素、7-表马钱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杜仲叶药渣中粗酸性多糖含量为6.43%,一般由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糖醛酸等组成。
此外,杜仲叶中还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杜仲叶丰富的物质基础奠定了其多样的生物活性,杜仲叶有降压,预防骨质疏松,降血糖,调节血脂,免疫调节,抗疲劳及抗氧化等作用。
降压作用
杜仲叶具有降压作用,其水提醇沉液可以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心率减慢,其醇提物可以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和直接激活β受体产生舒张血管效应,其水提物主要通过内皮衍生的超极化因子(EDHF)介导,依赖于NO途径,K+通道的激活来达到舒张血管的作用。杜仲叶提取物还可以显著改善ACh诱导的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而不影响硝普钠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长期服用可增加血浆NO水平,预防血管肥大,有效改善血管功能。
预防骨质疏松
杜仲叶提取物可以影响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性分化、影响成骨样细胞增殖及骨形成,改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骨密度,减少骨破坏,加强骨稳定,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对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和体质指数有干预作用,能够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肥胖。其中,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及苯丙素类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发挥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降血糖
杜仲叶水提物可以增加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肝脂肪酸合成酶、HMG辅酶A还原酶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活性,改善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高血糖和高脂血症。可以显著影响绵羊机体的糖代谢,提高糖酵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抑制糖异生相关转录因子及酶基因的表达,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进而降低血糖。可以拮抗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的高血糖,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在不影响血糖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血浆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显著降低饮用果糖大鼠的收缩压,还可以通过乙二醛酶1和Nrf2途径,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形成和AGE受体表达,减少氧化应激,改善糖尿病小鼠肾 脏 损伤。
调节血脂
杜仲叶中的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的含量。
杜仲叶中的多糖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和冠心指数,肝 脏组织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亦有明显降低。同时,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杜仲叶提取物可以抑制小鼠肝 脏脂肪酸合成,促进脂肪氧化,降低血和肝 脏中脂肪含量,减少脂肪沉积,可以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增强溶酶体功能,增加自噬通量,干预脂肪变性,还可以调节血脂代谢紊乱,抗氧化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ICAM-1表达,从而阻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调节
杜仲叶醇提物可以增强CTX致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升高CTX致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其提取物可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腹腔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能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并能对抗大剂量氢化可的松所致的T细胞百分比降低,可使S180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比增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对细胞免疫显示双相的调整作用,还可以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抗疲劳及抗氧化
杜仲叶中的黄酮苷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中乳酸和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原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提高T-SOD的活性,说明杜仲叶中黄酮苷的抗疲劳作用与增加能量储备、减少过度运动后不良代谢物的生成、提高组织的耐受力以及清除运动中产生的大量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实验表明其提取物还可以增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降低红细胞、肝和肾中过氧化氢和脂质过氧化物的浓度。
杜仲叶不能作为食品使用,致使杜仲叶资源浪费,杜仲产业发展受限,笔者希望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国家早日将杜仲叶原料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为杜仲资源综合开发开辟绿色通道,促进杜仲产业健康发展。若杜仲叶成为"食药物质",其在食品领域应用的放开,将大大助力我国杜仲健康产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聪,郭非非,肖军平,卫军营,唐力英,杨洪军.杜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03):497-512.
[2]曾桥,韦承伯,吕生华.杜仲叶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33-135.
[3]梁雪娟,刘浩,黄小龙,何丹,万丹,张水寒.药食同源中药杜仲应用及产品现状分析[J/OL].中国现代中药:1-10.
作者:小泥沙
小泥沙,食品科技工作者,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内某大型药物研发公司,从事营养食品的开发与研究。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