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以小为"贵"?简述薤白的功能价值及应用
大蒜是中国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品,也是中国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味物质之一,其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风味,还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蒜香气,甚至在很多产品中必须有大蒜的辅助才能展现出食物的魅力。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消费国,但大蒜并不是"国产"的植物。大蒜的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地区,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大蒜才在国内安家落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实我国也有土生土长的蒜,但其个头要比大蒜小很多,它就是薤白。
薤白与大蒜同属于百合科葱属植物,但二者的形态有较大差异,因其鳞茎较小,称为小根蒜,薤白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贵州、云南、甘肃、江苏等地均有分布。
薤白的营养价值较高,其每百克鲜品含水分68g、蛋白质3.4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26g、粗纤维0.9g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薤白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载其:"气味辛苦温滑无毒,主治金疮溃败。" 中医认为,薤白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现代研究指出,薤白含有丰富的含氮化合物、甾体皂苷、多糖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降压减脂、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抗肿瘤、提升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维护心血管系统
研究指出,薤白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甲基烯丙基三硫、二甲基二硫、甲基正丙基三硫等多种含硫化合物。其能够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薤白提取物能有效地保护应激所处的抑郁状态的血管损伤,提升血管中的蛋白表达,发挥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抗菌消炎
薤白与大蒜类似,都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其抗菌机理是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细胞之间的连续性,引起细胞器肿胀溶解、抑制细胞代谢等。研究指出,薤白提取物对白色念球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提升免疫力
大蒜提取物中的含硫化合物能激活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活性以及NK细胞中的细胞毒性,,提升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并且,大蒜提取物能够与致癌因子N-亚硝基化合物实施氧化反应,减少亚硝酸盐摄入导致的癌症发生率。此外,薤白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其也能发挥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薤白深度研究欠缺
通过对薤白的研究报告检索发现,薤白近几年的研究主要以中药配伍的临床效果为主,对其功能成分的分析与研究开发等严重不足,这也直接导致薤白的应用被局限在中草药的范畴。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物质,食用价值研究的缺失,意味着食用高附加值的缺失,对于薤白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加强对成分及功能的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与必要性。
蒜类深加工的有力补给品
数据显示,世界上有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大蒜,2017年世界大蒜产量2816.41万吨,其中大蒜产量超过10万吨的国家有17个,中国大蒜产量高达2221.70万吨,占比78.88%,国内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世界行情。
近年来,关于大蒜类的保健及药用研究非常多,其活性物质展现出了非常好的应用趋势,然而大蒜的价格呈现出剧烈动荡性,直接影响了下游企业深度开发的信心。
网络上经常出现的"蒜你狠",便是对大蒜市场的鲜明写照。随着生物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蒜有效成分的提取阻碍正在消减,原料成本成了影响企业开发的重要因素。在此契机下,我国产量丰富的薤白资源展现出了强有力的延伸作用。
中药属性价值加持
薤白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中药大放异彩的当下也展现出了自带的"光环"效应,在传统中医药理念的加持下,其价值甚至要超越大蒜带来的开发价值。同时,薤白也是我国批准的药食两用物质之一,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能够覆盖从基础食用到功能保健食品,再到药物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功能成分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产量提供有力保障
薤白在之前是以野生状态存在,多生长于田间地头、山坡等处,其对环境要求不高。随着农业拔除及野外采挖的猖獗,其野外资源逐渐减少,人工种植逐渐得到发展。薤白常成片生长,易形成优势小群,能够充分利用荒地、坡地等土地资源,因此其产量也非常可观。据悉,薤白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300公斤上下,虽然与亩产两三千斤的大蒜相比并没有优势,但其对土地的利用率较高。
随着薤白下游医药生产企业的崛起,以薤白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了许多中成药、新药和特药,薤白的产销量持续上升。为了突出薤白的功能特性,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对功能食品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薤白的食品应用也将逐步丰富起来。
作者:慕慕
慕慕,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长期致力于食品工艺与配方的设计与研究,现主要从事肉制品的研发。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