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苜蓿提取物助推国内苜蓿草业发展
苜蓿是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类繁多,以紫花苜蓿最为著名。苜蓿是国际上重要的牧草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可消化纤维等营养成分,其营养均衡,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在美国是五大作物之一。我国种植苜蓿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农耕方式的差异,苜蓿在我国多以野生资源为主,规范化种植起步较晚。
奶牛养殖需求旺盛
苜蓿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高达45%~60%,各类氨基酸组成接近动物蛋白,组成较为理想。苜蓿蛋白的消化率约为62%-72%,能量代谢率为69%~90%,其综合生物价为73%~79%,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资源。此外,苜蓿叶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叶黄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B及矿物质等成分,其中有效磷为0.31%;胡萝卡素为500~1200毫克;叶黄素为1000~1800毫克;碳水化合物为5%~10%;矿物质为3%~8%;不饱和脂肪酸为3%~7%。
我国奶牛养殖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在优质饲料供给的方面是重要因素。研究指出,喂食苜蓿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奶牛的出奶率和奶液质量,并且有利于提高了奶牛的抗病能力。由此可见,苜蓿饲料的使用与牛奶的质量息息相关,也因此成为奶牛养殖中不可多得的优质饲料,需求量持续走高。
苜蓿草业"过山车"式发展
苜蓿草的高价值吸引了各方的持续关注,自2000年前后,苜蓿草业拉开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序幕,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政策扶持等链条环环相扣,苜蓿迈出了向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步。到2003年时全国苜蓿草的产量已达到市场需求量的3倍以上,市场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此时,国内苜蓿草的质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还很大,出口渠道没有打开,再加上国家取消农区退耕还林补贴后,苜蓿的价格一降再降,其亩产收益要低于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因此其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短短几年时间,苜蓿产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规范性不足,基础性研究不够扎实,在质量上没有得到提高。随着国内经济与市场的突飞猛进,对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苜蓿产业又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契机,近些年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缺口,苜蓿进口成了重要途径。海关数据显示,仅2017年中国就从美国进口苜蓿草139.8万吨,总金额约为4.2亿美元,在众所周知的原因下,国内苜蓿产业的规范发展迫在眉睫。
苜蓿提取物助推产业发展
蛋白质含量是衡量苜蓿饲料质量的关键指标,而牧草的质量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地理条件、人工管理、品种选育等都是影响因素。考虑到成本和效益问题,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彻底改善,但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却一点也不少。研究指出,苜蓿中含有一种被称为"植物皂素"的活性成分,对胆固醇有极大的亲和力,其与胆固醇能结合成一种不可溶的复合物,降低人体的吸收率,从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现代化"的饮食习惯使血脂升高成为新的常见病,高血脂人群不断增多,由此引起的肥胖、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日益严峻,苜蓿提取物在降血脂方面的功能使其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目前仅有不足10款保健食品获批,市场品类饱和度远远不足。功能食品的高附加值对产业链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植物热"的加持下,苜蓿提取物将是苜蓿产业发展的有力"推进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