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红曲的应用及降脂特性
红曲是以大米、糯米等为原料,经红曲霉发酵而成的产品,能够改善食品色泽、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红曲也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是典型的具有药食同源价值的物质,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食品酿造
食品酿造是红曲的传统用途,用于酿酒(如红曲酒)、酿醋(如红曲醋)、发酵食品(如红腐乳)、腌制肉制品(如红蛤蜊酱、红鱼)等,随着红曲功能价值不断被发现,也用于红曲功能食品的酿造。
着色作用
红曲色素是红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聚酮化合物的混合物,是最早被工业化应用的产品,也是目前常用的食品着色剂,其优势有:
1、安全性高,红曲红的毒性试验已证明其有极高的安全性,因此在绝大多数产品中都无限量要求;
2、稳定性高,红曲色素是天然色素中的一员,天然色素往往稳定性较差,尤其不耐高温,而红曲色素在稳定性方面虽然不及合成色素,但在100℃时仍然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超过100℃时才呈现出显著的褪色效应。
改善营养
红曲霉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酶系,能有效分解底物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促进多肽、氨基酸、低聚糖等小分子物质的生成,能起到改善营养的作用。红曲霉含有一种具有保健活性的成分-辅酶q10,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其在提取红曲色素后的红曲菌丝体中大量存在,因此也用于辅酶q10的提取。
维持骨健康
研究发现,红曲能够起到增强骨骼、提高骨密度的作用,其作用源于含有的麦角固醇和促进了人骨成型蛋白2(BMP-2)的表达。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2的前提物质,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D2,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起到强化骨骼的作用;BMP-2是成骨细胞的转化因子,红曲能够提高BMP-2的表达,从而促进骨细胞增殖。
降低血脂
高胆固醇是高血脂的主要病因,红曲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降血脂也是红曲的主要功能体现,目前保健食品中有60余款以红曲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降血脂是唯一功能特征。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东京农工大学Endo教授在红曲霉菌中提取发现了一类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的物质,就是现在所说的他汀类物质,是目前常用的降血脂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 脏内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红曲的降脂作用正是因为含有这样一种化学成分-洛伐他汀,其是红曲保健食品的主要特征成分。
红曲保健品在降低血脂方面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是天然性,红曲的功效成分确切,而其主要成分洛伐他汀在药品上又有临床应用,因此其含有的天然洛伐他汀具有明显应用优势。其次,红曲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且红曲保健品中的洛伐他汀处于安全剂量,既能起到保健功效,还能降低高剂量洛伐他汀带来的副作用。总之,红曲保健食品在降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具有可观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无法有效阻止氧气、水分等物质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导致食品变质、氧化,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而高阻隔性包装膜技术的出现,为食品保鲜和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最近“长安的荔枝”可是火出圈了,登顶豆瓣实时热门电视TOP1,口碑高涨。大家追完《长安的荔枝》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满脑子都是那跨越千山万水的鲜甜呢?剧里为了把荔枝送到长安,那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咱们现在吃荔枝可方便多啦,同时荔枝也是夏日水果界的实力派哦!
蛋氨酸,也称为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含硫氨基酸,是肌体所需硫的主要供应者。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不仅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伤口愈合、提升免疫等。还参与到其他物质的转化、合成和代谢过程,比如肌酸、胆碱、一碳单位等,从而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的体现。
接骨木莓(Elderberry)以其深紫色的浆果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抗病毒素”与“西方板蓝根”。这种源自忍冬科接骨木属的植物,其果实、花朵乃至叶片均被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及多种炎症性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接骨木莓的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逐渐被揭示,其在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板栗,又称栗子和毛栗,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不仅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高档干果果品,也属于山珍和无公害森林食品,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我国是全球板栗生产的第一大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裹包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和工业等领域的自动化包装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整齐包裹和封装。裹包机以其包装速度快、包装质量高和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大提升了生产线的包装效率,成为现代工业包装的重要工具。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