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LED植物工厂实现可控环境下的高效生产
LED以其光效高、发热低、体积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植物照明领域应用的优势明显。LED植物工厂是国际公认设施农业发展的级阶段,让农业摆脱了自然循环的束缚,由人工光源代替;摆脱了土壤的限制,由营养液代替,实现了可控环境下的高效生产。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少数系统掌握智能化植物工厂技术的国家之一。不仅是北京,近年来,深圳、苏州、泉州、大连、长春等地都纷纷建起了LED植物工厂,诸多高科技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参与其中。
实现可控环境下的高效生产
北京北三环路联想桥附近的中国农科院试验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片试验田上盖起了钢结构的大房子,那就是比普通试验田级别高得多的LED植物工厂。
“这里所有的菜都可以摘了直接吃。”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从文介绍说。在国内智能型LED植物工厂的300多平方米大厅里,玻璃房内,是由双列5层育苗架组成的植物育苗工厂,蓝色、紫色的人工光源下,排列整齐的种苗正茁壮成长。刘从文表示,其单位面积育苗效率可达常规育苗的40倍以上,育苗周期则缩短40%多。玻璃房外,是采用5层栽培床立体种植的蔬菜工厂,细圆陶粒“土壤”上种着叶用莴苣,几乎每一棵都长得一模一样,充分展现了“工厂化生产”的奥妙。刘从文介绍,这是选用深液流(DFT)水耕栽培模式,所栽培的叶用莴苣从定植到采收仅用20天左右,比常规大田栽培周期缩短40%,单位面积产量为露地栽培的25倍以上,产品清洁无污染,商品价值高。
在一套被称为Agrilink的“设施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显示屏前,刘从文介绍了该LED植物工厂是如何进行智能化管理:环境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3部分组成。“这里有几十个传感器”,覆盖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酸碱度(pH值)、营养液浓度(EC值)、液温和溶氧(DO值)等作物根上部环境因子及其根际环境因子。通过传感器及搭载人工智能摄像头的视觉分析系统,不断优化调节温光水气肥等参数,采集植物生长表型参数变化并进行学习计算,得出作物生长化的数据模型,实行“植物对话”。“最终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化的产量、化的质量。”
“LED植物工厂是国际公认设施农业发展的级阶段。”我国植物工厂技术奠基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首席研究员杨其长如是说。说它级,是因为它使千百年来“靠天吃饭”、依赖自然循环的农业既摆脱了天(太阳),由人工光源代替;也摆脱了地(土壤),由营养液代替,实现了可控环境下的高效生产,“是一项真正的颠覆性技术”。
“高效生产”有多高效?杨其长解释,其单位面积产量可达露地自然栽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用水量却不到5%。由于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的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由计算机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进行自动控制,所以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可以实现在荒漠、戈壁、海岛、水面等非可耕地,以及城市摩天大楼或普通家居,乃至外太空环境下进行农作物生产,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食用之需。
未来有望成为中国名片
数九寒天,如果嫌天气冷,嫌菜价贵,或担心蔬菜安全和品质问题,不妨自家备上一台冰箱大小的“家庭植物工厂”,喜欢什么菜就种什么菜,“种得省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这,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已经实现。可是仅仅10年前,仅有日本、美国、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对我们来说,当时这就是科幻”。
杨其长回忆,国内有关植物工厂的系统研究,始于15年前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密闭式人工光植物生产系统”以及“水耕栽培营养液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的研究;但更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设施“小气候”课题组,“这是一项历经60余年攻关,几代科学家传承接力的事业”。
2005年,杨其长查阅资料发现,LED的红蓝光组合,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理想的光谱;他马上设想,将LED用于植物工厂,代替当时的荧光灯,会不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由于当时民用LED与植物所需光谱成分差距很大,团队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国内多个科研机构联系,花费了数倍于民用LED的价格,共同开发出4套LED植物光源板系统;此后2年多,他们先后进行了植物育苗、叶用蔬菜栽培、药用植物栽培以及植物组培等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植物光配方参数。之后,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和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支持下,15家产学研用单位联合攻关,终于获得一系列创新突破:率先提出多个植物的光配方,并创制出基于光配方的LED节能光源及其光环境调控技术装备;首次提出光—温耦合节能环境调控方法,创制出植物工厂节能环境调控技术装备;率先提出光—营养调控蔬菜品质方法,创制出采前短期连续光照提升品质工艺及技术装备;率先提出植物工厂光效、能效以及营养品质提升的智能管控方法,创制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控系统。
2009年8月31日,是中国植物工厂发展历史中重要。杨其长团队与北京中环易达开发的国内智能型植物工厂在长春农博会闪亮登场,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系统掌握智能化植物工厂技术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植物工厂技术开始走向国际,基于光配方的植物LED光源产品现已推广到美国、日本、欧洲等;植物工厂成套产品已推广到新加坡等国。
近些年,植物工厂已成为全球农业投资的热门对象。而投资增加的原因之一,据古在介绍,是LED灯在植物工厂的大规模使用。以往植物工厂的成本中,电费约占25%,LED灯使用之后带来电费大幅下降,从而降低投资成本。“未来植物工厂也能成为中国名片。”杨其长信心满满。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并增强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常膳食补充的重要成分。益生菌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中。
亚叶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衍生物,在人体健康和食品营养补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叶酸的稳定钙盐形式,易于人体吸收,还在孕妇保健、心血管健康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亚叶酸钙的出现,为科学补充叶酸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
在现代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安全和多功能性受到广泛关注。红车轴提取物作为一种从红车轴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原料。红车轴提取物不仅在传统药用领域有应用,也广泛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中。
在现代营养学和健康食品领域,食用菌类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金针菇粉作为由新鲜金针菇通过烘干、粉碎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保留了金针菇的天然营养成分,同时在食用和保存方面更加便捷。金针菇粉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现代健康食品市场中,天然果粉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山竹粉作为以山竹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粉产品,凭借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山竹粉不仅保留了新鲜山竹的风味,还具备更长的储存期和多样的应用方式。
在果蔬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包装设备,凭借真空密封技术和冷冻保鲜方式的结合,为果蔬的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冷冻果蔬真空包装机的应用,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推动了果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