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香精"香兰素的成长历程
香兰素,又名香草醛,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香精之一,也是人类合成的种香精,自人工合成被应用之后,香兰素得到了迅速发展,香兰素以其极高的安全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香荚兰的繁盛
香兰素最早是从兰科植物香荚兰中发现的,可以说香荚兰的繁盛为香兰素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香荚兰是攀援植物,在热带地区全年都可生长,其成熟后长出的簇生豆荚便是香兰素的起源。实际上,香荚兰鲜豆荚并没有浓郁的香气,因为豆荚中的香兰素与糖苷结合在一起,需要经过发酵之后才能释放香气,其生香后含有250多种挥发性芳香成分,香兰素是最主要的一种。
据记载,阿兹特克帝国是最早采用香荚兰制作香料的地区,由于殖民地发展的需要,香荚兰被带到欧洲种植,但由于对植物习性的不了解,其结荚率不高,直到1836年比利时植物学家CharlesMorren发现植株上开出的花朵需要逐个授粉才能结出豆荚,此举带动了香荚兰的发展。此时,亚洲的热带地区和马达加斯加生产的香荚兰已超过墨西哥,打破了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二百多年的垄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70%的马达加斯加成了香荚兰最重要的生产国,香荚兰进入了空前的繁盛期。
人工合成助力
进入19世纪后,科技的进步带动了香荚兰的深层次发展,香荚兰逐渐摆脱了低端应用,转而用于提取香兰素,并应用于高档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随着香兰素应用的越来越多,天然香荚兰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需要,人工合成的需求非常迫切。1874年德国的两位科学家M?哈尔曼博士与G?泰曼博士首次合成了香兰素,其结构与天然香兰素完全一致,人工合成揭开了香兰素发展的新篇章。
香兰素的人工合成方式有很多,主要有愈创木酚法,木质素法,丁香酚法、***法、对羟基苯甲醛法、对甲酚法、微生物法等。其中丁香酚法是最早采用的合成方法,由于丁香酚原料不足且价格较高,该方法逐渐被边缘化,木质素法是生产成本的方法,但会产生较多废料,在环保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该方法正被陆续淘汰,现阶段国内外合成香兰素主要通过愈创木酚法,在香兰素工业上有70%以上是采用此法。
香兰素衍生品大放异彩
人类并没有止步于香兰素合成带来的优势,以香兰素为基础的衍生品具有比香兰素更优秀的理化特性,比如乙基香兰素,虽然成本提高了一些,但其在香味输出方面具有更强劲的表现力,其综合成本反而得到降低,香兰素衍生品逐渐成为香兰素类香料的主流产品。我国可以使用的香兰素衍生品主要有香兰素1,2-丙二醇缩醛、香兰素3-(l-[艹孟]氧基)丙-1,2-二醇缩醛、乙酸香兰素酯、香兰素苏和赤-2,3-丁二醇缩醛、异丁酸乙基香兰素酯、乙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1,2-丙二醇缩醛、异丁酸香兰素酯以及双香兰素等9类。
香兰素在国外主要用于生产医药中间体和化工原料,而在国内主要以食品工业为主,食品占比约为55%,随着国内香兰素在医药领域的不断开拓,医药领域已成为香兰素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食品领域,香兰素衍生品的应用将会越来越丰富,有些甚至已经超出本身香料的范畴,日本企业曾用香兰素与阿斯巴甜合成新的甜味剂,其甜度约是蔗糖的37000倍。总之,香兰素的应用前景可期。
乙酸钾是一种常见的钾盐化合物,化学式为KC2H3O2,因其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工业领域。乙酸钾不仅作为重要的钾元素来源,还具备调节酸碱、促进代谢等多种功能,深受各行业青睐。
乙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钙盐,化学式为Ca(C2H3O2)2。作为钙元素的良好来源,乙酸钙因其高溶解性和良好的生物利用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工业领域。
丙酸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6H10CaO4,是丙酸的钙盐。丙酸钙因其良好的抗菌防霉性能、较高的安全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成为食品加工、饲料添加以及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丙酸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NaO2,属于有机酸钠盐类。丙酸钠以其优异的抗菌和防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医药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
硫酸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化学式为MgSO₄,常以七水合物形式存在,俗称泻盐或苦盐。硫酸镁因其多种应用价值和丰富的镁元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及日常生活领域,成为现代生产和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矿物资源。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₈H₇NaO₄。作为脱氢乙酸的钠盐,脱氢乙酸钠具有良好的抗菌和防霉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及医药行业。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