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
    求购
  • 买家
    客服
  • 卖家
    客服
  • 反馈
  • 顶部
  • 资讯 > 市场动态 > 非瘟爆发近一年,下半年猪价怎么走?

    2019-07-03 来源:食品伙伴网
    业内人士认为,后期猪价保持在高位水平的可能性较大,市场看好对疫情防控水平较好的生猪相关上市公司。7月第二个交易日,此前持续低迷的猪肉概念股大举反弹。截至收盘,多股录得5%以上涨幅。

           业内人士认为,后期猪价保持在高位水平的可能性较大,市场看好对疫情防控水平较好的生猪相关上市公司。7月第二个交易日,此前持续低迷的猪肉概念股大举反弹。截至收盘,多股录得5%以上涨幅。

      时值非洲猪瘟(以下简称“非瘟”)疫情爆发接近一年,养殖概念股的飘红,跟市场行情与预期直接相关。

      布瑞克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7.06元/公斤,其中华北、东北及福建属于高价区,普遍价格在19元/公斤。今年6月份,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6.44元/公斤,环比上涨9.24%,同比上涨43.58%。预计7月份生猪均价有望反弹到18.5~19元/公斤。

      券商分析师姚桂玲称,受生猪产能减少、供需缺口加大的影响,后期猪价保持在高位水平的可能性较大,对于手中有猪的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利润预期较好,对疫情防控水平较好的生猪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期看好。

      疫情影响犹在

      去年8月非瘟疫情在国内爆发已近一年。由于非瘟疫苗短时间内无法研制成功,疫情防控仍是头等大事。

      7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称,截至6月30日,已经发生的143起疫情中,有131起解除了疫区封锁,25个省份的疫区全部解除封锁;今年共发生疫情44起,除4月份外,月均发生数保持在个位数。

      他提到,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强化监测排查、疫情处置、调运和屠宰环节的监管、餐厨废弃物管理等,严禁使用泔水喂猪。同时抓好分区防控,加强境外疫情的防堵。

      虽然疫情起数在减少,但疫情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华中、西南地区生猪价格仍偏弱,而华北、东北地区普遍上涨。华中、西南地区猪价弱势更多因为养殖户的抛售,而这将影响未来一个月后的生猪供应。

      据他了解,此前受疫情影响,华北、东北地区生猪产能减少幅度普遍超过30%。目前,部分养殖户开始逐步恢复产能,但进展缓慢。华中、西南地区仍存在养殖户抛售情况,生猪产能仍在下降。

      消费方面,随着疫情常态化,居民对非瘟不传染人的认识增强,猪肉消费会增加。

      综合这些分析,林国发认为,下半年猪价将上涨,可能较长时间维持在20元/公斤以上的价格。

      此外,受非瘟影响,两广、河南、河北、山东、福建、安徽、江苏东北地区生猪存栏减少明显,饲料企业中生猪饲料销售显着下降,但具有禽料生产产能企业,饲料销售量明显增长。

      姚桂玲称,目前,已经有部分以生猪饲料销售为主的企业转向蛋鸡、肉鸡和水产料销售。

      “南猪北上”补缺口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本周(6月24日-6月28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24.29元,环比涨2.5%,同比涨59.2%。

      其中,东北、华北地区受云贵川和广西等地低价猪肉大量流入的影响,猪肉价格比周初略有下滑,但幅度较小,周均价仍高于上周;西南、华中部分地区的养殖户和规模猪场避险非洲猪瘟疫情的情绪升温,积极出栏生猪,致使猪肉价格比周月略有回落,但幅度有限,周均价仍高于上周;华东、华南猪肉消费需求紧俏,价格维持高位。

      业内分析,猪价快速上涨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太缺猪了”。比如,作为养猪大省,辽宁每年都有可外调生猪调出,但经历非瘟后,产销格局转变。两月前,甚至有大量南猪北上,调入辽宁补充缺口。

      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称,截至5月,能繁母猪同比存栏已经下降了近25%,后期会进一步扩大。这大幅削减了我国猪肉的供应量,特别是下半年冻肉的库存下降,将进一步强化猪肉价格上涨。

      6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生猪生产恢复工作,鼓励补栏增养。加强禽肉、牛羊肉等生产,多举措增加肉类供应。

      此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针对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就生猪养殖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短期贴息支持发布通知。

      猪肉进口创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共进口近66万吨猪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9.8%。

      尤其是5月,中国进口了18.75万吨猪肉,同比大增62.6%,环比也足足多了5万多吨。

      上一次出现如此高的进口量,还要追溯到3年前。2016年8月,中国共进口19.23万吨猪肉。此后30多个月中,猪肉的月进口量基本在14万吨以下的水平徘徊。

      林国发称,我国猪肉进口具有明显的大周期特点。2011到2016年,在过去两个大周期高点年份,我国猪肉年度进口均刷新了历史进口量。国内猪肉紧张,猪价大幅上涨是进口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6年6月前后,我国生猪价格一度飙升至21元/公斤,折算白条猪肉成本达到了30元/公斤,极大的缺口价差导致猪肉大量进口。2017年后,我国猪价逐步进入新的下跌周期,猪肉进口量快速回落。

      姚桂玲认为,后期猪肉进口量会受中美贸易关系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影响,还会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相关阅读
    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及监管机制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2025-08-13
    运动性疲劳机制及抗疲劳天然产物研究应用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2025-08-13
    减肥界的明星产品,白芸豆提取物到底如何?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2025-08-13
    甘薯的营养功能成分及其加工利用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2025-08-13
    “电解质水”真相,标准里的“电解”与“解密”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2025-08-13
    月见草油演绎药食同源,食品界的“万金油”正在破圈

    说到月见草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健品柜台里那些金灿灿的胶囊,其实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类餐桌的。近年来,食品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会上,月见草油被评为“最 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油”。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