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淀粉和薯业 > 马铃薯主粮化技术逐步提高
近日,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湖北省恩施开幕。会上,马铃薯主粮化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近些年,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变身多种形态的主食,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方便面大家都吃过,但是您吃过土豆做成的方便面吗?近些年,这种新奇的方便面出现在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上,甚至出现在老百姓经常光顾的超市里。除了马铃薯方便面,马铃薯花卷、马铃薯曲奇、马铃薯月饼,也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为什么马铃薯会变化出如此琳琅满目的形态?这还要归功于国家实施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所谓马铃薯主粮化,就是要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并且把马铃薯变成除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按照战略的目标,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成为市场的消费品。
对于不会做饭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件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马铃薯的加工一直以来都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马铃薯和面粉的区别很大。马铃薯中不含有面筋蛋白,制作馒头、面条等主食时,存在成型难、饧发难、硬度大等技术难题。如果我们用普通小麦面粉做馒头,只要人力揉制就能够成型,但如果在其中加入30%的马铃薯粉,那么在揉面过程中,平均每40平方厘米就需要施加6吨的重力。
6吨!这个重力是人类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机器便成为了实现马铃薯主粮化的必需品。目前,甘肃省等地已经建立起了很多马铃薯产品生产企业。走进这些企业,你就像走进了机器丛林。马铃薯在变成主食的过程中,大致需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蒸熟,二是压面,三是烘干。在机器的作用下,经过多次折叠和反复强压,马零食可以形成强韧的多维网络结构,有了这些结构,马铃薯也就变得像面粉一样劲道、爽滑。
除此以外,在用马铃薯制作主食的过程中,发酵也是一道巨大难题。对于马铃薯来说,常规酵母难以奏效,所以科研学者必须重新筛选生态、高效的酵母菌种。但目前用马铃薯做成的馒头,使用的大多还是普通酵母。不得不说,不同酵母携带的不同菌种会对马铃薯中的淀粉、纤维、蛋白质等产生不同作用,究竟什么样的菌种更适合,科研学者们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正是由于生产工序繁杂,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马铃薯主食,价格都要比普通主食贵上一倍,口感也比小麦做成的主食硬一些。不过,从顾客的评价中可以看出,马铃薯做成的主食,口味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并没有明显的马铃薯味道。
虽然马铃薯主食的口感还在改进之中,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马铃薯变成主食的梦想已经可以实现了。这背后,一定要感谢科研学者的辛勤付出,就为了做成一个马铃薯馒头,他们整整做了1万2千次实验。这一次次的努力,不仅是为了给大家增加一种可以选择的食品,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牢牢端好中国人的饭碗。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行业生产中为改善食品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食用色素、营养强化剂、防腐剂、调味剂、增稠剂等。
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脑力和体力持续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机体产生疲劳的机制目前的解释主要为能量物质水平降低、代谢产物的累积、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Ca2+代谢紊乱等。
当顶层出手的时候,“减肥”就不再是停留在嘴上的话题了,而是要切实的落到实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攀升至70.5%,儿童群体也将突破31.8%。“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方案的提出,将“减肥”这个私人话题正式升到了社会层面,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战略体现。
甘薯,又称红薯、甜薯、白薯、朱薯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多酚、黄酮、维生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矿物质等,是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高性价比的食物。
电解质水作为一种新兴的饮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在运动、高温、疾病等场景下,为人们提供了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便捷方式。然而,市场上电解质水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本期,我们将从相关标准的角度,深入探讨电解质水的定义、分类、营养成分、标签标识等方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电解质水。
说到月见草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健品柜台里那些金灿灿的胶囊,其实它是以食材身份登上人类餐桌的。近年来,食品科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它的食用价值——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功能食品大会上,月见草油被评为“最 具开发潜力的新型食用油”。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