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中国农科院公布全院农业科技重大新进展
中国农科院日前公布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单倍体诱导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加快作物精准育种进程、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等全院农业科技重大新进展。
此次公布的农业科技重大新进展包括:
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王克剑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了可固定杂种优势的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获得杂交水稻的克隆种子,实现了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无到有的突破。
单倍体诱导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加快作物精准育种进程。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作物科学研究所有关团队将单倍体育种与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实现了一年(两代)内对育种材料的定向改良,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
发现植物自私基因。万建民研究团队克隆了阻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自私基因,揭示了水稻自私遗传因子导致非孟德尔遗传现象的本质,阐明了自私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促进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机制。
“优薯计划”解析马铃薯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黄三文研究团队在马铃薯二倍体3个自交群体中,深入开展导致自交衰退的有害突变研究,为二倍体马铃薯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解析其它无性繁殖作物自交衰退机制提供了借鉴。
深度解读桃驯化和改良的分子机制。王力荣研究团队构建了世界的桃多类型变异组数据库, 阐明了桃果实大小和风味性状的分子演化机制,为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撑。
阿什旦牦牛通过国家审定。阎萍研究团队培育出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该品种以肉用为主、无角,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好,抗逆性强,繁殖性能高,性情温顺,是个适于舍饲化的专用牦牛品种。
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研究人员已建立两种候选疫苗的生产种子库,初步优化了候选疫苗的细胞培养及冻干工艺。
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陈化兰研究团队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大量应用后不但有效阻断了H7N9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更在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方面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植物免疫诱导蛋白新农药大面积推广应用。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杀菌剂创新团队创建了高效蛋白农药“阿泰灵”制备和制剂生产新工艺。
韭蛆防治技术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应用。张友军研究团队完善“日晒高温覆膜”防治韭蛆新技术,2018年该技术在我国韭菜主产区推广应用473.9万亩次,推动我国主产区韭菜合格率大幅提升。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上述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了两年来全院科技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代表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贡献。
胶原蛋白肽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健康美容产品,因其优异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吸收效果,广泛应用于美容养颜、关节保护及身体健康领域。胶原蛋白肽是由胶原蛋白经过酶解工艺分解成的小分子肽,具有分子量小、易被人体吸收的显著优势。
螺纹三通球阀是一种结构紧凑、性能优良的管道阀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管路系统中。作为连接三条管路的关键控制元件,螺纹三通球阀具备良好的流体切换功能,能够实现多方向的流体分配与切换,满足复杂管路系统的需求。
薄型球阀是一种结构紧凑、重量轻、节省安装空间的工业流体控制阀门。相比传统球阀,薄型球阀以其纤薄的阀体设计和优异的密封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以及制药等行业,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效节能与空间利用的双重需求。
螺纹对焊球阀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管道系统中的阀门,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密封性能优良、操作方便。螺纹对焊球阀采用球体作为关闭件,通过旋转球体实现管道介质的开启或关闭,适用于多种介质的流体控制。
蚕蛹提取物软胶囊是一种以蚕蛹为原料,通过现代提取工艺制成的保健产品。蚕蛹提取物软胶囊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促进作用,逐渐成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天然营养补充剂。
海参肽是从海参中提取的一种高活性肽类物质,凭借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备受健康保健领域关注。海参肽通过现代酶解技术,将海参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肽段,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和显著的保健功效,成为天然营养补充的优质选择。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