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普洱市加快有机茶产业发展
近日,普洱市有机茶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在昆明举行,普洱市各县(区)的50余家有机茶企业成为首批成员。联盟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培育产业集群,打造“普洱有机茶”公共品牌,助推全市有机茶产业迈上新台阶。
普洱市是云南省茶叶主产区,全市共有茶园面积302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4万亩、野生型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近年来,普洱市着力推进“普洱茶文化之源”品牌打造,以建设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为方向,建立普洱市茶产业发展标准化体系,全力打造世界*“绿色食品牌”。目前,全市有机茶认证企业达到95家,认证证书达到101张,该市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认证证书数量在地级市中均居全国。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在普洱市*早发展有机茶种植,走进公司基地,只见满眼翠绿,修剪整齐的茶树采摘面上,每隔几米就立有沾虫板。茶园里种植了香樟、肉桂、樱桃等不同品种的覆荫树,形成一幅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的立体种植现代茶园景观。“有机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董祖祥说,去年公司获有机认证茶园面积突破万亩,有机茶年产值达1.4亿元,有效带动1280户茶农增收。
普洱市从基地建设抓起,投入4亿多元资金在全国*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全市164万亩现代茶园均已完成生态化改造。在此基础上,采取以奖代补、茶企示范带动等方式,推动茶园有机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茶园面积达31.65万亩。其中,取得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超过15万亩。
该市还制定《普洱市茶园施用农药化肥目录》,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并通过协会、合作社及村规民约约束全市茶企业和茶农严格遵守。全面推行太阳能杀虫,生物农业,寄生虫、微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思茅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为契机,在全市茶园基地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探索茶园村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
普洱市还编制了《有机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从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有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开展有机生产技术服务等8个方面构建有机茶质量保障体系;建成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改造提升153户茶叶初制所,促进了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从“叶子”到“杯子”,构建起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
薯渣是甘薯生产淀粉及粉丝和粉条等制品的副产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生产淀粉而排放的薯渣有550万t,除极少一部分薯渣作为廉价动物饲料,大部分当作废弃物直接丢弃,既造成资源浪费,也造成环境污染。甘薯渣一般占原料的10%~14%,由果皮、果梗和果肉3个部分组成,果皮和果肉约占97.2%,果梗占2.8%。
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别名蘹香、谷香、茴香等,原产地中海地区,在我国各省区都有栽培。小茴香作为伞形科(Apiaceae)茴香属(Foeniculum)草本植物,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其嫩叶可作蔬菜食用或作调味用;果实可入药,有驱风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之效。
蘑菇粉,顾名思义就是用蘑菇做成的粉体物质。但蘑菇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她们的生物学分类跨度较大,但我们往往会将它们归为一类。比如,我们常见的平菇、杏鲍菇是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双孢蘑菇是蘑菇科、蘑菇属真菌,而海鲜菇则是离褶伞科玉蕈属真菌。目前食品工业化应用较为成熟的种类则非双孢蘑菇所属,也是蘑菇粉主要的来源品种。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肥胖率攀升、糖尿病患病群体扩大,以及消费者对“天然”“零糖”健康理念的深度认同,人们对于食品中的糖分摄入越来越关注,天然甜味剂因此备受青睐,而甜菊糖苷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