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编辑推荐 > 国外风靡的康普茶带给我们哪些警醒?
最近一年,国际饮料巨头们纷纷发布康普茶饮料,期望搭上康普茶的发展势头。英敏特发布的饮料数据指出,康普茶在2012-2017年间,全球即饮康普茶的发布量增长了10倍,是冷藏茶饮增长率贡献的主力军,其中北美地区是康普茶的主要阵地。
康普茶的风靡源自其健康效应,康普茶是将茶、糖、水以及以酵母菌和醋酸菌为主的共生菌进行混合发酵,产物融合了活菌、发酵、茶等热门健康话题,具有清理肠胃、帮助消化、促进代谢等作用。康普茶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就连康普茶的大本营北美地区,也没有确切的定位,因此以康普茶为核心的风味饮品得到迅猛发展。
国内的很多声音指出康普茶来源于我国的红茶菌,从目前获取的数据来看,二者确实十分相似,原料、工艺、产物都很相近,基本代谢过程都是酵母把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果糖优先转化为乙醇,混合菌中的醋酸菌把葡萄糖和乙醇转化为葡萄糖酸和醋酸,乳酸菌利用乙醇和醋酸合成乳酸。通过查询国内红茶菌的发展路径分析,康普茶很有可能来源于中国的红茶菌,即便二者起源不同,我们也可将二者视为同一产品的不同形态。然而,康普茶的高热态势,与国内近乎被遗忘的红茶菌形成鲜明对比,为何国内红茶菌市场萧条?
1、市场背景
红茶菌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饮品之一,随着各国使者的文化交流,红茶菌相继被传播到日本、沙俄和欧美地区。红茶菌饮料在日本得到大力推广,受其影响,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也风行一时,千家万户都在制作饮用,由于当时科学水平低下、认识不足,红茶菌饮料被归为"另类",逐渐被摒弃,后来由于酸奶等乳酸菌饮料的兴起,红茶菌逐渐沦为"鸡肋"。
2、研究进展
红茶菌在我国历史悠久,但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发酵条件的优化,对于代谢机理、过程变化等尚没有完全掌握,原料配比、菌种组成、利用速度、产物变化等没有形成系统认识,这就导致国内产业化应用相对滞后。在此期间,红茶菌种的培养得到突破,很多机构推出相对稳定的菌种,然而市场没有起色,产业瓶颈并没有突破。
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衡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在全面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将创新作为驱动改革的核心要素。红茶菌在国内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很大原因是源于创新不足。国内外在发酵茶饮料的落脚点和切入点不同,国内主打的健康效应在功能食品日趋繁盛的今天并没有特点,而国外是基于风味饮料的特点,健康效应仅是辅助作用,从消费者易于接受的层面找到突破点,并创新性的将茶饮与多种风味物质相结合,推出多样化组合,还有企业通过控制酒精的含量打造易于广泛接受的产品。
综上所述,康普茶的成功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启发主要三点,一是因地制宜,将产品与文化相结合,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二是注意切入点,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风味与健康的主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走向,从贴近消费者的层面入手更易被接受。三是发散思维,康普茶与红茶菌饮料处境相似,都没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在此情况下,需要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禁锢,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乙酸钾是一种常见的钾盐化合物,化学式为KC2H3O2,因其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工业领域。乙酸钾不仅作为重要的钾元素来源,还具备调节酸碱、促进代谢等多种功能,深受各行业青睐。
乙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钙盐,化学式为Ca(C2H3O2)2。作为钙元素的良好来源,乙酸钙因其高溶解性和良好的生物利用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和工业领域。
丙酸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6H10CaO4,是丙酸的钙盐。丙酸钙因其良好的抗菌防霉性能、较高的安全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成为食品加工、饲料添加以及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丙酸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式为C3H5NaO2,属于有机酸钠盐类。丙酸钠以其优异的抗菌和防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医药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
硫酸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化学式为MgSO₄,常以七水合物形式存在,俗称泻盐或苦盐。硫酸镁因其多种应用价值和丰富的镁元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及日常生活领域,成为现代生产和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矿物资源。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化学式为C₈H₇NaO₄。作为脱氢乙酸的钠盐,脱氢乙酸钠具有良好的抗菌和防霉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及医药行业。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