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非洲多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联合国日前发布《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全球2018年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13亿人因战乱和气候灾难等原因遭遇“严重饥饿”。这项年度研究自3年前展开,对面临粮食安全困境的国家进行评估。联合国粮农组织紧急行动主管多米尼克·伯金表示,非洲国家受到饥饿影响人口比例,近7200万人遭遇严重食品短缺。
“严重饥饿”指一个人无法获取足够的粮食,其生命处于危险之中。《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18年遭遇“严重饥饿”的人数较2017年的1.24亿略有下降,但过去3年,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总人数始终超过1亿,且波及的范围正在扩大。此外,还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43亿人距离“严重饥饿”仅一步之遥。2019年全球面临“严重饥饿”的人当中,有2/3将来自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也门、阿富汗、叙利亚等8个国家。该报告还指出,战乱冲突所引发的经济动荡以及气候变化灾害是造成饥荒的主因,2018年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400万人因冲突或安全局势动荡而陷入饥饿,其中大约3300万人居住在非洲的10个不同国家,另有2900万人由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而出现粮食不安全,其中绝大部分都在非洲,而经济波动则令布隆迪、苏丹和津巴布韦等国1020万人陷入饥饿。
报告预计,2019年也门、刚果(金)、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叙利亚、苏丹、南苏丹以及尼日利亚北部仍将经历全球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上述国家有大批人口处于粮食紧急状态,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导致营养不良比例高企或死亡人口增多。报告建议通过终止冲突、促进性别平等、为儿童提供营养和教育、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以及加强社会保障,来建立坚实稳定且具有抵抗力的“零饥饿”世界。
针对这一困境,来自中国的农业援助和技术支持,正在助力非洲饥饿问题的缓解。2018年12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签署协议,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帮助索马里、南苏丹、刚果(金)、刚果(布)以及莱索托等非洲国家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根据协议,中国政府将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框架下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资金支持,用于为上述非洲五国提供总量约1.5万吨粮食援助,惠及当地民众超过42万人。本次援助的重点是那些遭受粮食严重短缺的流离失所者或难民,特别是其中的妇女和儿童等,所援助的粮食将在2019年陆续发放。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