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市场动态 > 中美科学家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
甘蓝型油菜是油菜的常见类型,也是人类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中美科研人员历时4年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有助于通过基因选育提升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甘蓝型油菜由白菜与甘蓝通过自然杂交进化而来,因产量高、抗病性强在全球得到广泛种植。但甘蓝型油菜起源于何时、“家族血统”如何,科学界仍在研究。2015年,来自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和美国佐治亚大学的3支科研团队合作,共同开展甘蓝型油菜群体遗传学研究。科学家对从各地选取的588份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同时结合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199份白菜和119份甘蓝重测序数据,通过群体基因组分析追根溯源。
分析研究发现,约7000年前,甘蓝型油菜由地中海地区白菜品种里的欧洲芜菁,和苤蓝、花菜、西兰花、中国芥蓝等4种甘蓝的共同“祖先”杂交合成。经过多代繁衍,这些“祖先”先后杂交出适应不同生长条件、具有不同特点的多个甘蓝型油菜品种。
“掌握甘蓝型油菜的‘家族血统’情况,有助于人们通过基因选育方式,有目的地选择有益基因类型、优化脂肪酸组成,从而提升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团队成员、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唐章林教授介绍,在这项研究中取得的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还对开展油菜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和基因工程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作为全球功能性食品代表市场之一,其在产品开发、剂型创新和原料挖掘方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个性化和高效营养需求的增加,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新颖的原料和独特的技术工艺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亚精胺是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毒 性低功效强,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线粒体代谢等功能。机体内亚精胺除外源膳食补充和细胞生物合成外,肠道菌群代谢也是亚精胺重要来源之一。而且亚精胺还可以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维持肠道稳态,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