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加工包装机械 > 紫薯成增收致富产业 打粉机、粉丝机让生产更安全
作为传统美食,红薯粉丝是人们常见的餐桌食品,其爽滑可口、久煮不烂等特点,造就了吃法多样,也受到不少爱吃人士的喜爱。同红薯粉丝一样,紫薯粉丝丰富的营养价值也开始备受市场关注,并且成为地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而在保证紫薯粉丝口感与品质方面,打粉机、煮浆机、粉丝机等设备作用凸显。
入冬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农民都在晾晒红薯干,接着进行粉丝、粉条、红薯干加工等工作。这些地方每年生产红薯粉丝超过2万斤,红薯干1万斤左右,通过将红薯制成粉丝、粉条等,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售价是鲜红薯的十几倍,大部分贫困户也依靠出售红薯粉丝、粉条或者红薯干脱贫。同红薯一样,有地方也开始对紫薯进行深加工,将其制成紫薯粉丝、紫薯粉、紫薯干等,带动地方农民增收致富。
笔者获悉,山东冠县某地充分认识到想要振兴乡村,就必须实现“发展转型”,大力推动紫薯深加工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紫薯加工设备,向深加工要效益。由于产业链拉长,实现了紫薯、红薯价值的攀升,实现农民增收,也让当地农村在振兴路上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毋庸置疑,红薯和紫薯通过精深加工制成粉丝、粉条、薯干等,这些都成为地方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大宝贝”。但是就深加工产品(粉丝)而言,红薯粉丝的制作工艺更完善一些,其工艺包括选料、清洗、粉碎、过滤、打浆、煮浆、漏丝、烘干等。而紫薯粉丝大多参考红薯粉丝加工工艺而成,并且加工中涉及的设备有分选机、清洗机、粉丝机、打粉机、磨浆机、烘干机等。
一般来说,紫薯洗净之后,便对其进行粉碎。紫薯粉碎工序十分讲究,要求粉碎越细腻越好,以便提高出粉率。用户可以利用打粉机,其采取高速旋转方式,可将紫薯制成细丝状进而粉碎,且碎渣较少。与此同时,该机设有浆渣分离装置,可将紫薯粉和薯渣进行彻底分离,从而整体上提高紫薯粉的提取率,避免紫薯粉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与紫薯打粉环节相比,调浆、煮浆工序也有严要求。若是单纯手工操作,是一件体力活,需要师傅不断地对浆糊进行搅拌,同时还要精准把控紫薯浆糊的温度,保证成熟度达到八成左右,否则紫薯粉丝的口感和品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煮浆机可用于紫薯浆糊的蒸煮,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搅拌,即可自行工作,同时带有传感器温度计,可实时显示当前紫薯浆糊蒸煮的温度,保障蒸煮温度符合紫薯浆糊工艺要求。
经过打粉、调浆、煮浆等工序后,紫薯浆糊需要放入粉丝机中进行出丝。出丝不能太快,容易断条,产品不耐煮;也不能太慢,易造成粗细、熟化不均匀,这就对粉丝机提出了高要求。笔者获悉,曲阜一企业推出的电热直煮粉丝机采用电热管直热式升温,智能控温,可以让紫薯浆糊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熟化,使粉丝熟化均匀,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螺杆摩擦式粉丝机出丝快慢不稳定而带来弊端,保证粉丝的口感和品质。
近期,全球多家市场预测机构或消费监测机构纷纷预测2019年食品行业的趋势。其中,“健康”或将成为食品行业主流趋势。健康、营养、安全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同红薯粉丝相比,紫薯粉丝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更具市场竞争优势。未来,相信紫薯粉丝产业携手打粉机、粉丝机等粉丝加工设备定能保证产品口感与品质,将走得更远!
磷脂酰丝氨酸(PS)作为能辅助认知健康的原料,不仅能解决银发群体的核心痛点,更成为布局银发食品赛道的关键抓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保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防腐剂等,虽然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食品品质下降、化学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活性包装通过添加具有特定功能的活性物质,赋予包装材料新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延长其保质期,并提升食品安全性。
2025年7月,IFT FIRST 2025在美国芝加哥顺利举办。IFT FIRST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重要的盛会之一,由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FT)每年举办,汇集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食品科学家、产品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原料供应商和初创企业等,共同探索食品科学、健康、可持续性和创新领域的新进展。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山芋等,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一般含量在10%-30%左右。甘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淀粉资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薯淀粉在食品保健营养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全球营养科学迈向“精准化、可持续化”的新阶段,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正成为食品、医药及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DHA因其在人脑神经组织与视网膜中的结构性作用及广泛的生理调节功能,被誉为“脑黄金”。
柑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柑橘类水果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6-2024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沪ICP备05034851号-1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58号